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G 公司概况与 H 型轿车后门外板拉手位变形状况 | 第18-32页 |
·G 公司与冲压车间概况 | 第18-21页 |
·G 公司概况 | 第18-19页 |
·冲压车间概况 | 第19-21页 |
·H 型轿车后门外板结构特点与质量要求 | 第21-24页 |
·后门外板的结构特点 | 第21页 |
·后门外板的质量要求 | 第21-24页 |
·H 型轿车后门外板冲压成型的工艺流程 | 第24-25页 |
·H 型轿车后门外板质量改善课题的选择 | 第25-28页 |
·H 型轿车后门外板拉手位变形状况 | 第28-31页 |
·后门外板拉手位变形的检测方法 | 第28-30页 |
·后门外板拉手位外观的品质基准 | 第30页 |
·后门外板拉手位变形的质量分析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H 型轿车后门外板拉手位变形产生原因分析 | 第32-42页 |
·后门外板拉手位变形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32-38页 |
·人员对后门外板拉手位变形的影响 | 第32-34页 |
·设备对后门外板拉手位变形的影响 | 第34-36页 |
·材料对后门外板拉手位变形的影响 | 第36-37页 |
·环境对后门外板拉手位变形的影响 | 第37页 |
·方法对后门外板拉手位变形的影响 | 第37-38页 |
·后门外板拉手位变形主要原因的确认 | 第38-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H 型轿车后门外板拉手位变形的质量改善方案 | 第42-52页 |
·质量改善模式的四个阶段 | 第42-47页 |
·第一阶段 PLAN | 第43-45页 |
·第二阶段 DO | 第45页 |
·第三阶段 CHECK | 第45-46页 |
·第四阶段 ACTION | 第46-47页 |
·质量改善目标和计划 | 第47页 |
·质量改善的组织 | 第47-49页 |
·后门外板拉手位改善方案的制定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H 型轿车后门外板拉手位变形的质量改善方案的实施 | 第52-67页 |
·排气量不足改善 | 第52-53页 |
·气垫压力改善 | 第53-56页 |
·模具型面间隙改善 | 第56-58页 |
·后门外板拉手位变形改善效果分析 | 第58-63页 |
·变形量稳定性分析 | 第58-60页 |
·质量改善后不良率评估与效果确认 | 第60-63页 |
·后门外板拉手位变形的质量改善的经验与启示 | 第63-65页 |
·质量改善的经验 | 第63-64页 |
·质量改善的启示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