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舒文化比较研究--以江淮和山东南部地区材料为中心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前言 | 第10-18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时空范围 | 第11-14页 |
第三节 研究现状概述 | 第14-17页 |
一 群舒青铜器的界定 | 第14页 |
二 典型群舒青铜器的研究 | 第14-15页 |
三 群舒青铜器综合性研究 | 第15-16页 |
四 其他研究 | 第16-17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18页 |
第一章 群舒青铜器类型学分析及断代 | 第18-42页 |
第一节 群舒青铜器类型学分析 | 第18-38页 |
一 食器 | 第18-28页 |
1. 鼎 | 第18-24页 |
2. 簋 | 第24-27页 |
3. 鬲 | 第27页 |
4. 甗 | 第27-28页 |
5. 盨 | 第28页 |
二 酒器 | 第28-30页 |
1. 爵 | 第28-29页 |
2. 觚 | 第29页 |
3. 尊 | 第29-30页 |
4. 缶 | 第30页 |
三 水器 | 第30-35页 |
1. 盉 | 第30-33页 |
2. 盘 | 第33-34页 |
3. 匜 | 第34-35页 |
四 杂器 | 第35-38页 |
1. 匜形斗 | 第36页 |
2. 小方盒 | 第36页 |
3. 削 | 第36页 |
4. 青铜面饰 | 第36-38页 |
第二节 分期与断代 | 第38-42页 |
第二章 青铜器比较研究 | 第42-88页 |
第一节 器形比较 | 第42-71页 |
一 食器 | 第42-49页 |
1. 重环纹蹄足鼎 | 第42-43页 |
2. 附耳矩形钮盖鼎 | 第43-45页 |
3. 立耳平盖鼎 | 第45-46页 |
4. 鬲 | 第46-49页 |
二 酒器 | 第49-52页 |
1. 缶 | 第49-50页 |
2. 铜瓶 | 第50-51页 |
3. 尊 | 第51-52页 |
三 水器 | 第52-62页 |
1. 曲柄盉 | 第52-55页 |
2. 鋬手盉 | 第55-56页 |
3. 提梁盉 | 第56-58页 |
4. 盘 | 第58-60页 |
5. 匜 | 第60-62页 |
四 兵器 | 第62-66页 |
1. 剑 | 第62-64页 |
2. 铜戈 | 第64-65页 |
3. 铜矛 | 第65-66页 |
五 杂器 | 第66-71页 |
1. 削刀 | 第66-67页 |
2. 玉块 | 第67-68页 |
3. 斗 | 第68-70页 |
4. 小方盒 | 第70-71页 |
第二节 纹饰比较 | 第71-88页 |
一 点线纹 | 第71-73页 |
二 三角形变体夔龙纹 | 第73-74页 |
三 “Z”字形变体夔龙纹 | 第74-76页 |
四 兽首变体夔龙纹 | 第76页 |
五 目窃曲纹 | 第76-78页 |
六 四瓣目窃曲纹 | 第78-79页 |
七 “(?)”字形窃曲纹 | 第79-80页 |
八 勾连窃曲纹 | 第80-81页 |
九 交龙纹 | 第81-82页 |
十 波曲状龙纹 | 第82-83页 |
十一 变形蝉纹 | 第83-85页 |
十二 云雷纹 | 第85-86页 |
十三 重环纹 | 第86-88页 |
第三章 葬制比较研究 | 第88-100页 |
第一节 随葬器物组合比较 | 第88-94页 |
第二节 墓葬形制与葬俗比较研究 | 第94-100页 |
第四章 相关问题研究 | 第100-128页 |
第一节 历时性文化因素分析 | 第100-104页 |
一 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 | 第100-101页 |
二 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 | 第101-102页 |
三 春秋中晚期 | 第102-104页 |
第二节 群舒青铜器风格渊源 | 第104-105页 |
第三节 宿州平山村出土青铜器的年代及相关问题 | 第105-128页 |
结语 | 第128-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41页 |
附表 | 第141-147页 |
致谢 | 第147-1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