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政治理论论文--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论文--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

鲁艺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中文摘要第4-7页
英文摘要第7-10页
引言第14-28页
    一、选题意义第15-20页
        (一) 理论意义第16-18页
        (二) 实践意义第18-20页
    二、研究现状第20-25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21-23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23-24页
        (三) 研究现状分析第24-25页
    三、研究方法第25-26页
        (一) 文献资料法第25页
        (二) 逻辑分析法第25页
        (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第25-26页
        (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第26页
    四、论文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26-28页
        (一) 论文的重点第26页
        (二) 论文的难点第26页
        (三) 论文的创新点第26-28页
第一章 鲁艺精神的形成条件第28-52页
    一、鲁艺精神形成的客观条件第28-35页
        (一) 陕甘宁边区开辟的历史环境第28-30页
        (二) 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条件第30-32页
        (三) 陕甘宁边区的政治建设条件第32-33页
        (四) 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建设条件第33-35页
    二、鲁艺精神形成的思想文化条件第35-52页
        (一) 鲁艺精神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源泉第35-37页
        (二) 鲁艺精神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源泉第37-41页
        (三) 鲁艺精神形成的毛泽东文艺思想源泉第41-52页
第二章 鲁艺精神形成的载体第52-80页
    一、鲁迅艺术学院的创立第52-55页
        (一) 鲁迅艺术学院的创立缘起第52-53页
        (二) 鲁迅艺术学院的筹备过程第53-55页
    二、鲁迅艺术学院的教育状况第55-80页
        (一) 鲁迅艺术学院的师资和生源情况第55-57页
        (二) 鲁迅艺术学院的教育方针和课程设置第57-61页
        (三) 鲁迅艺术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第61-68页
        (四) 鲁迅艺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第68-80页
第三章 鲁艺精神的内涵第80-103页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第81-83页
    二、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理想信念精神第83-87页
    三、为工农兵创作和服务的文艺精神第87-91页
    四、民主严肃、注重实践的治学精神第91-97页
    五、勤劳刻苦、艰苦奋斗的学习创业精神第97-103页
第四章 鲁艺精神的历史作用和当代价值第103-118页
    一、鲁艺精神的历史作用第103-107页
        (一) 鲁艺精神在民族独立和解放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第103-106页
        (二) 鲁艺精神在新中国文艺事业中的重要作用第106-107页
    二、鲁艺精神的当代价值第107-118页
        (一) 传承鲁艺精神有利于夯实党的执政理论基石第108-109页
        (二) 弘扬鲁艺精神有利于加强文艺人才的精神家园建设第109-111页
        (三) 坚持鲁艺精神有利于树立文艺人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第111-114页
        (四) 继承鲁艺精神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114-115页
        (五) 践行鲁艺精神有利于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第115-118页
第五章 鲁艺精神的实践困境和实践路径第118-133页
    一、鲁艺精神的实践困境第118-125页
        (一) 全球化趋势对实践鲁艺精神的影响第118-121页
        (二) 多样化社会思潮对实践鲁艺精神的影响第121-123页
        (三) 文艺人才的文化思想现状对实践鲁艺精神的影响第123-125页
    二、鲁艺精神的实践路径第125-133页
        (一) 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保障鲁艺精神的践行第125-127页
        (二) 以优化社会的文化思想环境保障鲁艺精神的践行第127-129页
        (三) 以规范文艺人才的教育培养推动鲁艺精神的践行第129-133页
结论第133-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39页
后记第139-14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各省市CDM项目聚类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全景泊车辅助系统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