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过渡金属修饰复合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CO2转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半导体光催化概述第10-14页
        1.2.1 半导体光催化基本原理第10-11页
        1.2.2 半导体光催化的应用第11-12页
            1.2.2.1 在空气净化方面的应用第11页
            1.2.2.2 在制备氢气方面的应用第11-12页
            1.2.2.3 在抗菌和消毒方面的应用第12页
            1.2.2.4 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第12页
        1.2.3 半导体光催化剂的改性方法第12-14页
            1.2.3.1 离子掺杂第12-13页
            1.2.3.3 染料光敏化第13-14页
            1.2.3.4 贵金属沉积第14页
    1.3 光催化还原CO_2研究进展第14-16页
        1.3.1 光催化还原CO_2基本原理第14页
        1.3.2 光催化还原CO_2体系第14-15页
        1.3.3 可见光响应半导体材料第15-16页
    1.4 类石墨相氮化碳发展概况第16-18页
        1.4.1 类石墨相氮化碳的结构及合成第16-17页
        1.4.2 类石墨相氮化碳的改性及应用第17-18页
            1.4.2.1 基于g-C_3N_4的非金属层状异质结第17页
            1.4.2.2 g-C_3N_4与金属氧化物的复合第17-18页
            1.4.2.3 g-C_3N_4与贵金属复合第18页
    1.5 Z型体系研究进展第18-20页
        1.5.1 固态电子传递介质第19-20页
        1.5.2 无电子传输介质第20页
    1.6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0-22页
        1.6.1 论文的选题依据第20-21页
        1.6.2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1-22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2-27页
    2.1. 实验试剂第22页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22-23页
    2.3 催化剂的物性表征第23-24页
        2.3.1 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第23页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23页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23页
        2.3.4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第23-24页
        2.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24页
        2.3.6 红外(FT-IR)第24页
        2.3.7 光致发光光谱(PL)第24页
    2.4 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评价第24-27页
        2.4.1 光催化还原CO_2实验第24-25页
        2.4.2 光催化还原CO_2实验产物分析第25-27页
第三章 基于g-C_3N_4光催化材料的合成及其光催化还原C0_2的性能研究第27-38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实验部分第27-37页
        3.2.1 BiVO_4/g-C_3N_4催化剂的制备第27-28页
        3.2.2 BiVO_4/g-C_3N_4催化剂的表征第28-32页
            3.2.1.1 BiVO_4/g-C_3N_4的XRD分析第28-29页
            3.2.2.2 BiVO_4/g-C_3N_4的FT-IR分析第29页
            3.2.2.3 BiVO_4/g-C_3N_4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分析第29-30页
            3.2.2.4 BiVO_4/g-C_3N_4的光致发光光谱(PL)分析第30-31页
            3.2.2.5 BiVO_4/g-C_3N_4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IEM)分析第31-32页
        3.2.3 BiVO_4/g-C_3N_4催化剂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评价第32-33页
        3.2.4 不同贵金属负载BiVO_4/g-C_3N_4催化剂的合成第33-34页
        3.2.5 不同贵金属负载50wt%BiVO_4/g-C_3N_4催化剂的表征第34-36页
            3.2.5.1 不同贵金属负载BiVO_4/g-C_3N_4催化剂的XRD分析第34-35页
            3.2.5.2 不同贵金属负载BiVO_4/g-C_3N_4催化剂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第35页
            3.2.5.3 不同贵金属负载BiVO_4/g-C_3N_4催化剂光致发光光谱(PL)分析第35-36页
        3.2.6 不同贵金属负载BiVO_4/g-C_3N_4催化剂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评价第36-37页
    3.3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全固态Z型光催化体系BiVO_4-Au/g-C_3N_4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研究第38-49页
    4.1 引言第38页
    4.2 Z型催化剂50wt%BiVO_4-1wt%Au/g-C_3N_4的合成第38页
    4.3 Z型催化剂BiVO_4-Au/g-C_3N_4的表征第38-41页
        4.3.1 Z型催化剂BiVO_4-Au/g-C_3N_4的光致发光光谱(PL)分析第38-39页
        4.3.2 Z型催化剂BiVO_4-Au/g-C_3N_4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第39-40页
        4.3.3 Z型催化剂BiVO_4-Au/g-C_3N_4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第40-41页
    4.4 Z型催化体系BiVO_4-Au/g-C_3N_4的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分析第41页
    4.5 Z型体系BiVO_4-Au/g-C_3N_4光催化还原CO_2反应条件第41-46页
        4.5.1 催化剂加入量对光催化还原CO_2的影响第41-42页
        4.5.2 光照时间对光催化还原CO_2的影响第42-43页
        4.5.3 Au负载量对光催化还原CO_2的影响第43-44页
        4.5.4 反应压力对光催化还原CO_2的影响第44-45页
        4.5.5 牺牲剂对光催化还原CO_2的影响第45页
        4.5.6 NaOH浓度对光催化还原CO_2的影响第45-46页
    4.6 Z型BiVO_4-Au/g-C_3N_4光催化还原CO_2的机理研究第46-47页
    4.7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49-50页
致谢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60页
作者简介第60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清单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型国有企业养老工作路径优化研究
下一篇:论共同犯罪中的转化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