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学生挫折教育的生命哲学审视--以广州南村中学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Contents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言 | 第13-25页 |
·当代中学生挫折教育的研究背景以及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挫折教育的界定 | 第15-17页 |
·生命哲学积极介入当代中学生挫折教育的相关性分析 | 第17-25页 |
·个体存在:关注中学生的真实挫折情境 | 第19-20页 |
·挫折体验:中学生挫折教育的生命源泉 | 第20-21页 |
·挫折表达: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情境互动 | 第21-22页 |
·挫折观生成:尊重中学生的生命主体地位 | 第22-23页 |
·超越自我:中学生挫折教育的终极追求 | 第23-25页 |
第二章 中学生挫折教育现状的调查 | 第25-36页 |
·中学生挫折和挫折教育现状的调查方案 | 第25页 |
·中学生的挫折现状分析 | 第25-27页 |
·个体挫折存在状况分析 | 第25-26页 |
·个体挫折来源状况分析 | 第26-27页 |
·中学生的挫折教育现状分析 | 第27-36页 |
·对挫折教育的理解上存在偏差 | 第27-28页 |
·个体挫折体验主动性不强 | 第28-30页 |
·挫折表达缺乏情境互动 | 第30-32页 |
·个体挫折观生成受阻 | 第32-34页 |
·个体自我超越实效性差 | 第34-36页 |
第三章 中学生挫折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36-42页 |
·唯才教育对生命完整性的肢解 | 第36-37页 |
·学校对中学生挫折教育的弱视 | 第37-38页 |
·挫折教育与学生生命世界相脱离 | 第38页 |
·师生交流不畅对生命灵动性的压抑 | 第38-40页 |
·中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 第40-42页 |
第四章 生命哲学视野下的中学生挫折教育对策 | 第42-52页 |
·建立以人为本的挫折教育理念 | 第42-43页 |
·建立对话式的挫折教育 | 第43-45页 |
·接近商谈式对话 | 第44页 |
·直接提问式对话 | 第44页 |
·慰问鼓励式对话 | 第44-45页 |
·参照触动式对话 | 第45页 |
·布置启发式对话 | 第45页 |
·关注中学生的真实挫折情境 | 第45-48页 |
·以情动人,打开学生辅导工作的挫折教育大门 | 第46页 |
·以情育人,创设课堂中的良好挫折教育情境 | 第46-47页 |
·以情怡人,利用课外交往时间开展各种挫折教育活动 | 第47-48页 |
·建立情知互促机制,促进中学生形成积极的挫折观 | 第48-51页 |
·评价反馈机制 | 第48-49页 |
·师生互动机制 | 第49页 |
·教育辅导机制 | 第49-50页 |
·学习反思机制 | 第50页 |
·挫折预警机制 | 第50-51页 |
·情意互促,巩固挫折教育自我超越的效果 | 第51-52页 |
结语和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59页 |
附录1:中学生挫折教育调查问卷 | 第55-57页 |
附录2:中学生访谈提纲 | 第57-58页 |
附录3:老师访谈提纲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