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一、行政诉讼第三人的基础理论 | 第15-25页 |
(一)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概念及现行规定 | 第15-17页 |
(二) 行政诉讼第三人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 第17-20页 |
1. 行政诉讼第三人与民事诉讼第三人的比较 | 第17-18页 |
2. 行政诉讼第三人与行政第三人的比较 | 第18-19页 |
3 ,行政诉讼第三人与共同诉讼人的比较 | 第19-20页 |
(三)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特征 | 第20-22页 |
(四) 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的理论意义 | 第22-25页 |
1. 保障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 第22-23页 |
2. 体现法的正义价值 | 第23页 |
3. 确保诉讼效益 | 第23-24页 |
4. 维护行政秩序和社会秩序 | 第24-25页 |
二、行政诉讼第三人权益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31页 |
(一) 行政机关能否作为行政诉讼第三人存在争议 | 第25-26页 |
(二)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划分标准不统一 | 第26-27页 |
(三)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诉讼权利不详尽 | 第27-28页 |
(四)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参诉程序不明确 | 第28-29页 |
(五)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救济不完善 | 第29-31页 |
三、域外关于行政诉讼第三人权益保障的立法与启示 | 第31-41页 |
(一) 德国 | 第31-34页 |
1.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概念和分类 | 第31-32页 |
2.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参诉程序 | 第32页 |
3.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诉讼权利 | 第32-34页 |
(二) 日本 | 第34-35页 |
1.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概念和分类 | 第34页 |
2.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参诉程序 | 第34-35页 |
3.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诉讼权利 | 第35页 |
(三) 台湾地区 | 第35-39页 |
1.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概念和分类 | 第35-36页 |
2.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参诉程序 | 第36-37页 |
3.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诉讼权利 | 第37-39页 |
(四) 域外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的启示 | 第39-41页 |
1. 关于行政诉讼第三人的分类 | 第39-40页 |
2. 关于诉讼第三人的权利 | 第40页 |
3. 关于行政机关能否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 第40页 |
4. 关于行政诉讼第三人参加诉讼的程序 | 第40-41页 |
四、行政诉讼第三人权益保障制度的完善 | 第41-49页 |
(一) 明确行政机关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第三人 | 第41-42页 |
(二) 合理划分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种类 | 第42-43页 |
(三) 明确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诉讼地位、细化其诉讼权利 | 第43-46页 |
1. 必要共同诉讼之第三人 | 第44页 |
2. 普通参加之第三人 | 第44-46页 |
3. 辅助参加之第三人 | 第46页 |
(四) 明确规定行政诉讼第三人参加诉讼的程序 | 第46-49页 |
1. 必要共同诉讼之第三人 | 第46-47页 |
2. 普通参加之第三人 | 第47页 |
3. 辅助参加之第三人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4-55页 |
承诺书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