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8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3页 |
1.1.1 当前社会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 | 第10-11页 |
1.1.2 当前初中物理课程存在的不足 | 第11-13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3-14页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4-16页 |
1.3.1 教育要面向未来 | 第14页 |
1.3.2 校本课程对现有物理课程的有效补充 | 第14-15页 |
1.3.3 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促进作用 | 第15页 |
1.3.4 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特殊作用 | 第15-16页 |
1.4 初中物理开发自主学习校本课程的优势 | 第16-17页 |
1.5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校本课程的理论概述 | 第18-25页 |
2.1 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校本课程概念 | 第18-19页 |
2.1.1 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校本课程的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1.2 理论依据 | 第19页 |
2.2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9-25页 |
2.2.1 国内自主学习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2.2.2 自主学习校本课程研究现状 | 第22页 |
2.2.3 美国自主学习实施现状 | 第22-25页 |
第3章 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 | 第25-46页 |
3.1 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校本课程开发条件 | 第25页 |
3.2 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校本课程计划 | 第25-30页 |
3.2.1 校本课程开发背景 | 第25页 |
3.2.2 校本课程指导思想 | 第25页 |
3.2.3 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 第25-26页 |
3.2.4 校本课程开发理念 | 第26-27页 |
3.2.5 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 第27页 |
3.2.6 校本课程内容 | 第27-29页 |
3.2.7 校本课程的实施 | 第29页 |
3.2.8 校本课程评价 | 第29-30页 |
3.2.9 校本课程的课程纲要格式 | 第30页 |
3.3 校本课程《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课程纲要 | 第30-34页 |
3.3.1 课程设置 | 第30页 |
3.3.2 课程性质 | 第30-31页 |
3.3.3 课程目标 | 第31页 |
3.3.4 课程内容 | 第31-32页 |
3.3.5《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课程目录 | 第32页 |
3.3.6 学习方式及教学方式 | 第32-33页 |
3.3.7 教材情况 | 第33-34页 |
3.3.8 学习评价 | 第34页 |
3.4 校本课程《初中物理学史》课程纲要 | 第34-39页 |
3.4.1 课程设置 | 第34-35页 |
3.4.2 课程性质 | 第35页 |
3.4.3 课程目标 | 第35-36页 |
3.4.4 课程内容 | 第36-37页 |
3.4.5《初中物理学史》课程目录 | 第37页 |
3.4.6 学习方式及教学方式 | 第37-38页 |
3.4.7 教材情况 | 第38页 |
3.4.8 学习评价 | 第38-39页 |
3.5 校本课程《初中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课程纲要 | 第39-42页 |
3.5.1 课程设置 | 第39页 |
3.5.2 课程性质 | 第39页 |
3.5.3 课程目标 | 第39-40页 |
3.5.4 课程内容 | 第40页 |
3.5.5《初中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课程目录 | 第40-41页 |
3.5.6 学习方式及教学方式 | 第41页 |
3.5.7 教材情况 | 第41页 |
3.5.8 学习评价 | 第41-42页 |
3.6 校本课程《初中物理自主学习策略》课程纲要 | 第42-46页 |
3.6.1 课程设置 | 第42页 |
3.6.2 课程性质 | 第42-43页 |
3.6.3 课程目标 | 第43页 |
3.6.4 课程内容 | 第43-44页 |
3.6.5 学习方式及教学方式 | 第44页 |
3.6.6 教材情况 | 第44页 |
3.6.7 学习评价 | 第44-46页 |
第4章 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校本课程的实践 | 第46-58页 |
4.1 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校本课程实施的教学策略 | 第46-48页 |
4.1.1 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 第46-47页 |
4.1.2 支架式教学 | 第47页 |
4.1.3 小组合作学习 | 第47-48页 |
4.1.4 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 | 第48页 |
4.2 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校本课程实施的教学基本模式 | 第48-50页 |
4.3 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 | 第50-58页 |
4.3.1 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校本课程第一轮实施过程 | 第50-52页 |
4.3.2 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校本课程第二轮实施过程 | 第52-54页 |
4.3.3 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校本课程第三轮实施过程 | 第54-58页 |
第5章 结论与反思 | 第58-65页 |
5.1 结论 | 第58-62页 |
5.1.1 对学生的影响 | 第59-60页 |
5.1.2 对教师的影响 | 第60-61页 |
5.1.3 对初中物理课程的影响 | 第61-62页 |
5.2 反思 | 第62-65页 |
5.2.1 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不足 | 第62-64页 |
5.2.2 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校本课程实践过程中的不足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附录A 初中物理自主学习策略《内能》 | 第67-69页 |
附录B 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内能》 | 第69-70页 |
附录C 初中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窗户中的物理知识》 | 第70-71页 |
附录D 初中物理学史《力学发展史》 | 第71-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