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3-24页 |
一、产业链垂直整合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二、并购研究相关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三、并购绩效研究相关文献综述 | 第19-20页 |
四、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相关文献综述 | 第20-23页 |
五、文献述评 | 第23-24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第24-26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26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26页 |
二、案例研究法 | 第26页 |
第五节 研究意义 | 第26-28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26-27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27-28页 |
第六节 预期贡献及不足 | 第28-29页 |
一、预期贡献 | 第28页 |
二、不足 | 第28-29页 |
第二章 绩效评价相关理论及评价方法 | 第29-44页 |
第一节 企业产业链垂直整合动因相关理论 | 第29-31页 |
一、规模经济理论 | 第29页 |
二、效率理论 | 第29-30页 |
三、交易费用理论 | 第30页 |
四、多元化经营理论 | 第30-31页 |
五、创新驱动 | 第31页 |
第二节 绩效评价相关理论 | 第31-34页 |
一、绩效评价概念界定 | 第31-32页 |
二、企业绩效与产权理论 | 第32页 |
三、企业绩效与企业能力理论 | 第32-33页 |
四、基于战略的绩效评价理论 | 第33-34页 |
第三节 以战略动因为导向评价企业并购绩效 | 第34-38页 |
一、规模经济效应 | 第34页 |
二、市场份额效应评价 | 第34-35页 |
三、降低交易费用效应 | 第35页 |
四、多元化经营效应评价 | 第35-36页 |
五、管理协同效应 | 第36-37页 |
六、创新驱动效应 | 第37页 |
七、基于战略动因的绩效评价体系 | 第37-38页 |
第四节 绩效评价方法 | 第38-44页 |
一、事件研究法 | 第38页 |
二、财务指标分析法 | 第38-40页 |
三、平衡计分卡分析方法 | 第40-44页 |
第三章 案例介绍 | 第44-54页 |
第一节 比亚迪简介 | 第44-47页 |
一、比亚迪经营业务简介 | 第44页 |
二、比亚迪股权结构 | 第44-46页 |
三、比亚迪组织结构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比亚迪历史沿革 | 第47-49页 |
一、积累与成长阶段 | 第47页 |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垂直整合战略的形成及快速发展阶段 | 第47-48页 |
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垂直整合战略调整阶段 | 第48-49页 |
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垂直整合战略调整后的发展阶段 | 第49页 |
第三节 比亚迪不同战略阶段主营业务收入规模 | 第49-50页 |
第四节 比亚迪不同战略阶段主营业务收入构成百分比 | 第50-54页 |
第四章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垂直整合战略基本情况 | 第54-75页 |
第一节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垂直整合战略的形成 | 第54-69页 |
一、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垂直整合战略环境分析 | 第54-58页 |
二、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垂直整合战略实施思路 | 第58-59页 |
三、比亚迪实施产业链垂直整合战略的条件——掌握关键技术 | 第59-60页 |
四、比亚迪产业链垂直整合战略中的重大事件 | 第60-64页 |
五、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垂直整合战略实施中的重大融资事件 | 第64-66页 |
六、比亚迪参股和控股公司 | 第66-68页 |
七、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品及市场地位 | 第68-69页 |
第二节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垂直整合战略动因 | 第69-71页 |
一、降低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优先占领市场 | 第69-70页 |
二、获得供应链保障 | 第70页 |
三、实现电池、汽车、新能源三大业务的管理协同效应 | 第70页 |
四、实现新能源汽车领域集成创新 | 第70-71页 |
五、实现集团多元化经营 | 第71页 |
第三节 比亚迪产业链垂直整合战略风险 | 第71-75页 |
一、多元化风险 | 第71-72页 |
二、管理费用上升风险 | 第72页 |
三、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风险 | 第72页 |
四、质量控制风险 | 第72-73页 |
五、战略判断失误风险 | 第73-74页 |
六、当行业进入成熟期,分工模式成本最低 | 第74-75页 |
第五章 比亚迪产业链垂直整合战略的绩效评价 | 第75-129页 |
第一节 以战略动因为导向进行绩效评价 | 第77-90页 |
一、比亚迪规模经济效应评价 | 第77-79页 |
二、比亚迪市场份额效应评价 | 第79-80页 |
三、比亚迪降低交易费用效应评价 | 第80-81页 |
四、比亚迪多元化经营效应评价 | 第81-83页 |
五、比亚迪管理协同效应评价 | 第83-88页 |
六、比亚迪创新驱动效应效应评价 | 第88-89页 |
七、以动因为导向的绩效评价小结 | 第89-90页 |
第二节 运用事件研究法分析股价波动 | 第90-92页 |
一、比亚迪产业链垂直整合战略形成并快速发展阶段股价波动 | 第91页 |
二、比亚迪产业链垂直整合战略调整阶段股价波动 | 第91-92页 |
三、产业链垂直整合战略再次发展阶段 | 第92页 |
四、比亚迪股价波动小结 | 第92页 |
第三节 运用财务指标分析分析财务绩效 | 第92-122页 |
一、盈利能力分析 | 第93-99页 |
二、营运能力分析 | 第99-104页 |
三、偿债能力分析 | 第104-109页 |
四、发展能力分析 | 第109-117页 |
五、现金流指标分析 | 第117-122页 |
六、财务指标分析小结 | 第122页 |
第四节 运用平衡计分卡分析绩效驱动因素 | 第122-129页 |
一、客户层面指标分析 | 第122-123页 |
二、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层面指标分析 | 第123-125页 |
三、学习与成长层面指标分析 | 第125-126页 |
四、财务维度 | 第126-127页 |
五、平衡计分卡小结 | 第127-12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 第129-133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129-131页 |
一、比亚迪实现了部分战略目标 | 第129-130页 |
二、比亚迪产业链垂直整合战略隐藏着风险 | 第130页 |
三、比亚迪需要进一步提高并购后的整合能力 | 第130-131页 |
四、比亚迪需要调整并购模式 | 第131页 |
第二节 启示 | 第131-133页 |
一、发挥产业并购基金的作用 | 第131-132页 |
二、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及时作出调整 | 第132页 |
三、深度挖掘后汽车服务市场 | 第132-133页 |
第七章 本文不足 | 第13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39页 |
致谢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