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字母注释表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2.1 材料的核磁兼容性 | 第12-16页 |
1.2.2 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 第16-19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材料的核磁兼容性和切削加工性实验 | 第21-32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核磁兼容性实验 | 第21-26页 |
2.2.1 材料准备 | 第21-23页 |
2.2.2 感应力测量 | 第23页 |
2.2.3 感应力矩测量 | 第23-24页 |
2.2.4 伪影测量 | 第24-26页 |
2.3 切削加工性实验 | 第26-28页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8-31页 |
2.5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模糊综合评价 | 第32-42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数据前处理 | 第32-33页 |
3.3 模糊综合处理过程 | 第33-37页 |
3.4 材料模糊评价计算过程 | 第37-40页 |
3.4.1 黄铜评价过程 | 第37-38页 |
3.4.2 铝合金评价过程 | 第38-39页 |
3.4.3 尼龙评价过程 | 第39页 |
3.4.4 聚甲醛评价过程 | 第39-40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40-41页 |
3.6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核磁伪影模拟 | 第42-51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核磁共振成像的原理 | 第42页 |
4.3 磁场扰动的模拟 | 第42-45页 |
4.4 MRI伪影模拟 | 第45-46页 |
4.5 伪影模拟和实验验证 | 第46-47页 |
4.6 伪影尺寸与样品形状、尺寸与材料磁化率之间关系的讨论 | 第47-49页 |
4.7 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1-53页 |
5.1 总结 | 第51页 |
5.2 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