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乍得H区Bongor盆地Great Baobab油田储层特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前言第9-12页
    0.1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第9页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0.3 研究内容第10-11页
    0.4 研究思路第11-12页
第一章 地质概况第12-26页
    1.1 工区基本情况第12页
    1.2 地理位置第12页
    1.3 构造位置第12-13页
    1.4 气候状况第13页
    1.5 区域地质背景第13-14页
    1.6 地层划分第14-18页
        1.6.1 组级地层特征第14-15页
        1.6.2 划分原则与方法第15-16页
        1.6.3 标准层确定第16-17页
        1.6.4 油层组、砂岩组划分第17-18页
    1.7 油田构造研究第18-23页
        1.7.1 断裂特征第18-20页
        1.7.2 圈闭特征第20-23页
    1.8 勘探开发概况第23-25页
        1.8.1 勘探历程第23页
        1.8.2 钻井及试油情况第23-25页
    1.9 资料应用情况第25-26页
第二章 沉积相分析第26-38页
    2.1 构造背景第26页
    2.2 沉积环境第26页
    2.3 岩心相划分第26-31页
        2.3.1 Baobab S 1-1 井岩心相第26-28页
        2.3.2 Baobab N8井岩心相第28-31页
    2.4 测井相分析第31-33页
    2.5 单井相划分第33-37页
    2.6 平面相分布第37-38页
第三章 储层特征第38-62页
    3.1 储层空间展布第38-48页
        3.1.1 Baobab区块第38-41页
        3.1.2 Baobab NE区块第41-44页
        3.1.3 Baobab N 1 区块第44-48页
    3.2 岩石学特征第48页
    3.3 储层孔隙特征第48-57页
    3.4 储层物性第57-59页
    3.5 储层非均质性第59-61页
    3.6 储层综合评价第61-62页
第四章 油藏特征第62-82页
    4.1 Baobab区块油藏特征第62-70页
        4.1.1 油水系统第62页
        4.1.2 油层纵向分布特征第62-63页
        4.1.3 油层平面分布特征第63-65页
        4.1.4 油层物性特征第65-66页
        4.1.5 油藏温度与压力特征第66页
        4.1.6 流体性质第66-69页
        4.1.7 储层敏感性分析第69页
        4.1.8 天然能量评价第69页
        4.1.9 油藏类型第69-70页
    4.2 Baobab NE区块油藏特征第70-76页
        4.2.1 油气水系统第70-71页
        4.2.2 油层纵向分布特征第71-73页
        4.2.3 油层平面分布特征第73-74页
        4.2.4 油层物性特征第74页
        4.2.5 油藏温度与压力特征第74-75页
        4.2.6 流体性质第75页
        4.2.7 储层敏感性分析第75页
        4.2.8 天然能量评价第75-76页
        4.2.9 油藏类型第76页
    4.3 Baobab N 1 区块油藏特征第76-82页
        4.3.1 油气水系统第76页
        4.3.2 油层纵向分布特征第76-77页
        4.3.3 油层平面分布特征第77-79页
        4.3.4 油层物性特征第79-80页
        4.3.5 油藏温度与压力特征第80页
        4.3.6 流体性质第80-81页
        4.3.7 储层敏感性分析第81页
        4.3.8 天然能量评价第81页
        4.3.9 油藏类型第81-82页
第五章 储量计算第82-94页
    5.1 计算单元划分第82页
    5.2 含油面积圈定第82-86页
    5.3 油层有效厚度确定第86-90页
    5.4 其它储量参数选取第90-92页
    5.5 储量计算结果和评价第92-94页
第六章 三维地质建模第94-104页
    6.1 构造模型第94-95页
    6.2 属性模型第95-103页
    6.3 储量拟合第103-104页
结论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08页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第108-109页
致谢第109-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风道式光催化反应器降解VOCs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冲击电压下纳米改性液体电介质中空间电荷时空分布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