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选题的意义 | 第7页 |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三、创新之处 | 第10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合作学习 | 第11-23页 |
一、合作学习的概述 | 第11-16页 |
(一) 合作学习的内涵 | 第11-12页 |
(二)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 第12-13页 |
(三)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四) 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的若干比较 | 第15-16页 |
二、合作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6-20页 |
(一) 合作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必要性 | 第16-19页 |
1. 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需要 | 第16-17页 |
2. 是适应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 第17页 |
3. 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17-18页 |
4. 是高中思想政治课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需要 | 第18-19页 |
(二) 合作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 | 第19-20页 |
1.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特点适于应用合作学习 | 第19页 |
2. 教师方面 | 第19-20页 |
3. 学生方面 | 第20页 |
三、合作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总原则 | 第20-23页 |
(一) 教师的主导性原则 | 第20-21页 |
(二) 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 第21页 |
(三) 鼓励性原则 | 第21页 |
(四) 互动性原则 | 第21-22页 |
(五) 个体责任与集体责任相结合的原则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合作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策略 | 第23-29页 |
一、合作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准备策略 | 第23-25页 |
(一) 教师要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内容 | 第23-24页 |
1. 合作学习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实践性 | 第23页 |
2. 合作学习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 第23-24页 |
3. 合作学习内容应难易适度 | 第24页 |
(二) 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 第24-25页 |
1. 小组规模 | 第24页 |
2.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 第24-25页 |
3. 注重小组建设 | 第25页 |
二、合作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实施策略 | 第25-27页 |
(一) 导入所学内容并告知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要达到的目标 | 第25-26页 |
(二) 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并适时调控 | 第26页 |
(三) 正确把握合作学习时间并总结合作学习小组的效果 | 第26-27页 |
三、合作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评价策略 | 第27-29页 |
(一) 教师评价 | 第27-28页 |
(二) 学生评价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合作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案例和反思 | 第29-39页 |
一、合作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案例及分析 | 第29-34页 |
(一) 准备阶段 | 第29-30页 |
1. 教师准备 | 第29页 |
2. 学生准备 | 第29-30页 |
(二) 教学过程及分析 | 第30-34页 |
二、合作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反思 | 第34-39页 |
(一)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课堂掌控力 | 第35页 |
(二) 合作学习运用的频率必须恰当合理 | 第35-36页 |
(三) 要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结合起来 | 第36-38页 |
(四) 要将教师精讲、合作学习与学生自学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 第38页 |
(五) 要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