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1.1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现状 | 第11页 |
1.2 乳酸菌概述 | 第11-16页 |
1.2.1 乳酸菌的分类 | 第12页 |
1.2.2 乳酸菌的功能 | 第12-13页 |
1.2.3 青贮用乳酸菌的种类 | 第13-14页 |
1.2.4 青贮用乳酸菌添加剂的筛选 | 第14-15页 |
1.2.5 产阿魏酸酯酶的乳酸菌的研究 | 第15页 |
1.2.6 耐低温乳酸菌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3 青贮饲料概述 | 第16-19页 |
1.3.1 青贮的优点 | 第16-17页 |
1.3.2 青贮的发酵过程 | 第17页 |
1.3.3 青贮添加剂的应用 | 第17-18页 |
1.3.4 影响青贮发酵品质的因素 | 第18-19页 |
1.4 立题依据 | 第19-21页 |
1.5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第二章 青藏高原不同地区垂穗披碱草青贮饲料中乳酸菌多样性研究 | 第22-36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试验材料及仪器 | 第22-34页 |
2.2.1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2.2.2 试验试剂 | 第22-23页 |
2.2.3 试验仪器 | 第23页 |
2.2.4 试验方法 | 第23-24页 |
2.2.5 结果与讨论 | 第24-34页 |
2.3 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青藏高原不同地区垂穗披碱草青贮饲料中优势乳酸菌的筛选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 第36-56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试验材料和仪器 | 第36-38页 |
3.2.1 试验原料 | 第36页 |
3.2.2 试验试剂 | 第36-37页 |
3.2.3 试验器材 | 第37-38页 |
3.2.4 培养基的配制 | 第38页 |
3.3 试验方法 | 第38-40页 |
3.3.1 菌种分离纯化 | 第38页 |
3.3.2 乳酸菌DNA的提取 | 第38页 |
3.3.3 乳酸菌的 16SrRNA序列扩增 | 第38页 |
3.3.4 序列比对 | 第38页 |
3.3.5 Species-specific PCR | 第38页 |
3.3.6 MRS培养基初筛 | 第38-39页 |
3.3.7 绿汁发酵液复筛 | 第39页 |
3.3.8 产阿魏酸酯酶乳酸菌的初筛 | 第39页 |
3.3.9 糖发酵,硝酸盐还原,精氨酸产氨及葡萄糖产气 | 第39页 |
3.3.10 不同pH值和不同温度条件下乳酸菌的生长特性测定 | 第39页 |
3.3.11 乳酸菌的生长曲线及产酸曲线的测定 | 第39页 |
3.3.12 数据分析 | 第39-40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0-55页 |
3.4.1 青藏高原不同地区不同发酵阶段垂穗披碱草青贮饲料中优势乳酸菌的鉴定结果 | 第40-42页 |
3.4.2 优势乳酸菌的产酸能力筛选结果(MRS培养基初筛) | 第42-46页 |
3.4.3 优势乳酸菌的耐低温能力筛选结果(绿汁发酵液筛选) | 第46-47页 |
3.4.4 产阿魏酸酯酶乳酸菌的筛选 | 第47页 |
3.4.5 优良乳酸菌的产酸能力及耐低温能力 | 第47-49页 |
3.4.6 优良乳酸菌的生理生化特性 | 第49-55页 |
3.5 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青藏高原优良乳酸菌的发酵特性研究 | 第56-63页 |
4.1 引言 | 第56页 |
4.2 试验材料和仪器 | 第56-57页 |
4.2.1 试验试剂 | 第56页 |
4.2.2 实验主要仪器 | 第56-57页 |
4.3 试验方法 | 第57-58页 |
4.3.1 青贮的制作 | 第57页 |
4.3.2 青贮微生物计数 | 第57页 |
4.3.3 青贮品质及化学成分的测定 | 第57-58页 |
4.4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58-62页 |
4.4.1 青贮前垂穗披碱草原料各项指标 | 第58-59页 |
4.4.2 青贮30天后垂穗披碱草青贮各项指标 | 第59-61页 |
4.4.3 青贮60天后垂穗披碱草青贮各项指标 | 第61-62页 |
4.5 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