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我国转型期的社会冲突治理--基于地方政府信任的研究视角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社会冲突研究现状与不足第11-14页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3-14页
    1.3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4-17页
第二章 政府信任与社会冲突治理的理论基础第17-24页
    2.1 政府信任理论第17-19页
        2.1.1 信任与政府信任的含义第17页
        2.1.2 政府信任的构成要件第17-18页
        2.1.3 政府信任度的测度第18-19页
    2.2 社会冲突治理理论第19-22页
        2.2.1 社会冲突的含义、功能和分类第19-21页
        2.2.2 社会冲突治理模式与手段第21-22页
    2.3 政府信任与社会冲突的逻辑联系第22-24页
第三章 转型期我国地方政府信任状况分析第24-33页
    3.1 转型期地方政府信任现状的变化趋势第24-27页
        3.1.1 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政府高度信任第24-25页
        3.1.2 转型期地方政府信任的弱化趋势第25-27页
    3.2 转型期地方政府信任弱化的主要根源第27-30页
        3.2.1 政府层面:地方政府管理出现偏差第27-28页
        3.2.2 社会层面:社会风气和网络舆论引导不力第28-29页
        3.2.3 民众层面:民众对政府认知出现偏差第29-30页
    3.3 转型期地方政府信任弱化造成的影响第30-33页
        3.3.1 冲击社会信仰的基础第30-31页
        3.3.2 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第31页
        3.3.3 政令执行效果减弱第31-33页
第四章 地方政府信任弱化导致社会冲突的类型分析第33-37页
    4.1 地方政府行为失范诱发维权型社会冲突第33-34页
    4.2 地方政府信任弱化催生泄愤型社会冲突第34-35页
    4.3 民众的政治冷漠引发漠视型社会冲突第35页
    4.4 地方政府的网络应对不力导致网舆型社会冲突第35-37页
第五章 提升地方政府信任缓解社会冲突的思路第37-43页
    5.1 地方政府层面:优化政府信任基础第37-38页
        5.1.1 提升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第37页
        5.1.2 建立回应型政府形象第37-38页
        5.1.3 提升民众对地方政府的精神认同第38页
    5.2 民众层面:建立对地方政府的理性认知第38-40页
        5.2.1 调整对地方政府的“期望值”第39页
        5.2.2 选择合理合法的诉求方式第39-40页
    5.3 构建政府与民众的互信关系第40-43页
        5.3.1 建立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第40-41页
        5.3.2 使网络平台成为核心沟通渠道第41页
        5.3.3 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第41-43页
第六章 结论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致谢第48-49页
附录一 攻读硕士学位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文章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模拟微重力对辐射DNA损伤修复基因表达的影响
下一篇:拟南芥叶片面积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