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中国法制史论文

唐宋“报杀”考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6页
    一、“报杀”问题的提出第7-8页
    二、秦汉至隋的报杀法律与案例第8-11页
    三、研究现状及本文研究思路第11-16页
第一章 儒家经义影响下的唐宋“报杀”观念构建第16-30页
    第一节 对报杀大义的肯定第16-20页
        一、以《礼记》为主的探讨第16-17页
        二、对春秋经义的阐发第17-19页
        三、借其它方式的表达第19-20页
    第二节 报杀之限制——唐宋时人以《周礼》为主的考察第20-25页
        一、对“杀人而义者”不可报杀第20-21页
        二、对“调人”、“和难”及其与《礼记》矛盾之处的理解第21-24页
        三、对前置程序“言于士官”的质疑第24-25页
    第三节 对报杀的现实性反思第25-26页
    第四节 关于君父矛盾的探讨第26-30页
第二章 唐宋时期关于报杀的法律规定第30-35页
    第一节 唐代法律中报杀的相关规定第30-33页
        一、禁私和第30-31页
        二、移乡第31页
        三、祖父母为人殴击子孙即殴击之第31-33页
    第二节 宋代法律中报杀的相关规定第33-35页
第三章 唐代报杀案的考察第35-49页
    第一节 宽宥期——优先适用经义第35-37页
        一、高祖时期的孝子报杀案第35-36页
        二、王君操报杀案及其司法沿用第36-37页
    第二节 据法问刑期——义法并用,法律优先第37-43页
        一、徐元庆报杀案和陈子昂《复仇议》第37-39页
        二、张瑝、张琇报杀案第39-41页
        三、徐元庆案的司法沿用和柳宗元《驳复仇议》第41-43页
    第三节 减刑免死期——经义法律并用第43-49页
        一、梁悦报杀案与韩愈《复仇状》第43-44页
        二、孝女谢小娥报杀案第44-46页
        三、康买得报杀案第46-49页
第四章 宋代报杀案的考察第49-62页
    第一节 宽宥期——优先适用经义第49-53页
        一、太祖时期的报杀案第49-51页
        二、孝女甄婆儿报杀案第51-52页
        三、刘斌报杀案第52-53页
    第二节 减刑免死期——经义法律并用第53-56页
        一、刘玉报杀案第53-54页
        二、张朝报杀案第54页
        三、王斌报杀案第54-55页
        四、叶元报杀案第55-56页
        五、赵琦报杀案第56页
    第三节 宽宥期——南渡以后的经义至上第56-62页
        一、王公衮报杀案第57-58页
        二、荫妇阿徐报杀案第58-59页
        三、黄公石所断报杀案第59-62页
结论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7-68页
后记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u@Sn核壳粉体制备及其高熔点焊缝的性能与组织演变
下一篇:金纳米颗粒光热参数重建及其在激光诱导热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