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基于商业银行视角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1.1.1 供应链整合发展趋势第10页
        1.1.2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第10-11页
        1.1.3 商业银行的创新转型第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3 本文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2页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第12-14页
        1.4.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2 研究方法第13页
        1.4.3 技术路线图第13-14页
    1.5 论文创新点第14-16页
第2章 供应链金融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综述第16-26页
    2.1 供应链金融基础概念第16-18页
    2.2 供应链金融的主要模式第18-23页
    2.3 供应链金融国内外发展现状第23-24页
    2.4 供应链金融风险研究第24-25页
        2.4.1 风险识别第24页
        2.4.2 风险量化第24页
        2.4.3 风险控制第24-25页
    2.5 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主体博弈模型第26-40页
    3.1 传统融资模式下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博弈关系第26-28页
        3.1.1 基本假设与基本符号第26页
        3.1.2 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第26-28页
    3.2 供应链金融业务存在必要性分析第28-32页
        3.2.1 理论分析第28-29页
        3.2.2 供应链金融模式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第29-31页
        3.2.3 传统融资模式与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对比第31-32页
    3.3 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加入违约概率和监督概率的博弈模型第32-38页
        3.3.1 基本假设与基本符号第32-33页
        3.3.2 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博弈模型第33-34页
        3.3.3 供应链金融模式下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博弈模型第34-36页
        3.3.4 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三主体的博弈模型第36-38页
    3.4 小结第38-40页
第4章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40-47页
    4.1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指标构建整体框架第40-41页
    4.2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识别第41-45页
        4.2.1 理论分析第42-44页
        4.2.2 文献分析第44-45页
    4.3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第45-47页
        4.3.1 指标体系选取原则第45页
        4.3.2 构建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第45-47页
第5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方法第47-65页
    5.1 多属性决策方法选取第47-49页
    5.2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第49-52页
        5.2.1 层次分析法确定普通指标权重第49-51页
        5.2.2 市价比例确定抵押品权重第51-52页
    5.3 不确定性下的模糊评价模型第52-55页
    5.4 具有一票否决性质的一次门限法第55页
    5.5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模型第55-58页
    5.6 算例分析第58-62页
    5.7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模型的改进与优化第62-63页
    5.8 对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启示第63-65页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结论第65页
    不足第65-66页
    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附录1:文献综述具体指标第72-74页
附录2:供应链金融风险指标权重第74-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可滑移侧向约束钢板剪力墙受力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
下一篇:超声无损检测缺陷定位与稀疏信号重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