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课题的来源 | 第10-11页 |
1.3 本文的工作与贡献 | 第11-12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 | 第13-22页 |
2.1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树的研究 | 第14-16页 |
2.2 移动端的访问控制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2.3 访问控制模型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2.3.1 访问控制模型研究方向 | 第17-19页 |
2.3.2 访问控制模型类型 | 第19-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基于细粒度访问控制模型的移动文档管理系统设计 | 第22-35页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第22-24页 |
3.1.1 系统业务功能需求 | 第22-24页 |
3.1.2 系统性能需求 | 第24页 |
3.2 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24-29页 |
3.2.1 系统业务功能需求 | 第24-25页 |
3.2.2 系统数据库设计 | 第25-29页 |
3.3 系统的模块详细设计 | 第29-34页 |
3.3.1 用户信息管理子系统 | 第29-31页 |
3.3.2 密钥管理子系统 | 第31-32页 |
3.3.3 文档管理子系统 | 第32-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基于ARM-ACT的细粒度访问控制方案 | 第35-46页 |
4.1 预备知识 | 第35-37页 |
4.1.1 相关数学基础 | 第35-36页 |
4.1.2 CP-ABE算法 | 第36-37页 |
4.1.3 相关基本定义 | 第37页 |
4.2 基于ARM-ACT细粒度访问控制方案应用场景描述 | 第37-38页 |
4.3 基于ARM-ACT细粒度访问控制方案的构造 | 第38-41页 |
4.3.1 ARM-ACT | 第38-39页 |
4.3.2 方案构造 | 第39-41页 |
4.4 方案分析 | 第41-45页 |
4.4.1 安全性分析 | 第41-42页 |
4.4.2 性能分析 | 第42-43页 |
4.4.3 实验测试 | 第43-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基于TD-ACT的细粒度访问控制模型 | 第46-56页 |
5.1 基于TD-ACT的细粒度访问控制模型的相关描述 | 第46-49页 |
5.1.1 应用背景描述 | 第46-47页 |
5.1.2 参与者描述 | 第47-49页 |
5.2 基于TD-ACT的细粒度访问控制模型的构造 | 第49-53页 |
5.2.1 基于时间的动态门限秘密共享方案 | 第49-50页 |
5.2.2 TD-ACT | 第50-53页 |
5.3 基于TD-ACT编辑权限策略模型 | 第53页 |
5.4 基于TD-ACT的细粒度访问控制模型分析 | 第53-55页 |
5.4.1 安全性分析 | 第53-54页 |
5.4.2 性能分析 | 第54页 |
5.4.3 模型对比 | 第54-5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系统原型实现 | 第56-67页 |
6.1 系统的搭建环境 | 第56页 |
6.2 系统的搭建步骤 | 第56-58页 |
6.3 系统展示 | 第58-66页 |
6.3.1 Android端展示 | 第58-63页 |
6.3.2 超级管理员Web端展示 | 第63-64页 |
6.3.3 系统流程展示 | 第64-6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7.1 总结 | 第67页 |
7.2 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72-73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73-74页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