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车辆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车体构造及设备论文--走行部分论文

采用独立旋转车轮列车的导向性能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3-24页
    1.1 选题背景第13-16页
    1.2 国内外独立轮导向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6-23页
        1.2.1 独立轮转向架迫导向技术第17-18页
        1.2.2 独立轮踏面设计第18-19页
        1.2.3 自导向技术第19-20页
        1.2.4 轮缘外置的独立轮自导向技术第20页
        1.2.5 独立轮耦合转向架导向技术第20-22页
        1.2.6 主动导向技术第22页
        1.2.7 其他导向技术第22-23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3-24页
第2章 独立旋转车轮轮组导向原理第24-35页
    2.1 轮轨接触力第24-27页
    2.2 传统刚性轮对导向机理第27-28页
    2.3 独立旋转车轮导向机理第28-30页
    2.4 单轴独立轮走行部的导向原理第30-34页
        2.4.1 自调节单轴独立轮走行部导向原理第30-32页
        2.4.2 NGT单轴独立轮转向架主动导向第32-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单轮组独立轮铰接式列车的技术特点第35-46页
    3.1 铰接方式第35-36页
    3.2 车体承重方式第36-38页
    3.3 径向迫导向机构第38-41页
        3.3.1 径向导向机构几何参数设计第39-41页
    3.4 端部导向机构第41-43页
        3.4.1 端部导向机构几何参数设计第43页
    3.5 自然倾摆系统第43-44页
    3.6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4章 单轮组独立轮列车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第46-64页
    4.1 模型建立第46-51页
        4.1.1 两轴转向架的模型建立第46-47页
        4.1.2 独立旋转车轮的模型建立第47页
        4.1.3 车间连接装置及倾摆机构的模型建立第47-48页
        4.1.4 迫导向机构的模型建立第48-50页
            4.1.4.1 中间拖车的径向迫导向机构模型第48-49页
            4.1.4.2 驾驶拖车的端部迫导向机构模型第49-50页
        4.1.5 整车模型第50-51页
    4.2 模型的动力学分析第51-62页
        4.2.1 直线响应第51-53页
        4.2.2 车辆平稳性分析第53-55页
        4.2.3 曲线通过性能分析第55-61页
            4.2.3.1 曲线工况选取第55-56页
            4.2.3.2 脱轨系数第56-57页
            4.2.3.3 轮重减载率第57-58页
            4.2.3.4 轮轨横向力第58-59页
            4.2.3.5 轮对冲角第59-60页
            4.2.3.6 轮对磨耗指数第60-61页
        4.2.4 车体倾摆第61-62页
    4.3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5章 导向参数对车辆曲线性能的影响第64-72页
    5.1 实际导向增益对导向性能的影响第64-66页
    5.2 导向刚度对导向性能的影响第66-68页
        5.2.1 等效刚度换算第66-67页
        5.2.2 导向刚度对车辆曲线通过能力的影响第67-68页
    5.3 导向间隙对导向性能的影响第68-71页
        5.3.1 等效间隙换算第68-69页
        5.3.2 导向间隙对车辆曲线通过能力的影响第69-71页
    5.4 结论第71-72页
总结与展望第72-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台兴油田二氧化碳驱油提高采收率方案研究
下一篇:江门市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发展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