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都市情感剧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一)媒介与女性研究 | 第10-12页 |
(二)都市情感剧的女性研究 | 第12-14页 |
(三)对六六电视剧作品的研究 | 第14-15页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6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六六都市剧的主题与价值 | 第17-24页 |
一、六六及其电视剧作品简介 | 第17-19页 |
二、六六都市剧的叙事主题 | 第19-21页 |
(一)诉诸家庭伦理,勾勒婚姻图景 | 第19-20页 |
(二)聚焦社会问题,反映人间冷暖 | 第20页 |
(三)关注女性生存和情感状态 | 第20-21页 |
三、六六都市剧对于女性形象建构的典型意义 | 第21-24页 |
(一)六六都市剧彰显女性主义思想 | 第21-22页 |
(二)六六都市剧中的女性体现“主体意识”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六六都市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分析 | 第24-39页 |
一、六六都市剧中女性角色的符号化表征 | 第24-27页 |
(一)六六都市剧中的女性角色在职场中的符号化表征 | 第24-26页 |
(二)六六都市剧中的女性角色在家庭中的符号化表征 | 第26-27页 |
二、六六都市剧中女性角色的双重“镜像” | 第27-34页 |
(一)独立与依附 | 第28-30页 |
(二)强势与妥协 | 第30-32页 |
(三)进取与逃避 | 第32-34页 |
三、六六剧与同类型都市剧中女性形象的对比分析 | 第34-39页 |
(一)不同性别的叙述者塑造不同的女性形象 | 第34-36页 |
(二)六六与王丽萍塑造的女性形象对比分析 | 第36-39页 |
第三章 六六都市剧中女性形象的社会效应 | 第39-43页 |
一、大众文化视域下电视剧中女性的“被表达” | 第39-40页 |
二、六六都市剧中女性的“被消费” | 第40-41页 |
三、六六都市剧中的女性形象引起大众共鸣和反思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六六都市剧中女性形象塑造的不足之处 | 第43-46页 |
一、女性形象的塑造偏向“窄化”和“同质” | 第43-44页 |
二、缺乏对女性主义更深层次的宣扬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