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2.1 爆炸冲击波荷载的传播规律 | 第13-14页 |
1.2.2 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实验研究 | 第14-16页 |
1.2.3 爆炸荷载下结构的泄爆方法研究 | 第16-17页 |
1.2.4 爆炸荷载下结构的动力响应与抗爆方法 | 第17-19页 |
1.2.5 爆炸荷载下结构的连续倒塌 | 第19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9-22页 |
第2章 内爆炸下单层K6型钢网壳的实验值与LS-DYNA模拟值比较 | 第22-48页 |
2.1 引言 | 第22-23页 |
2.2 实验值介绍 | 第23-24页 |
2.2.1 K6型球面钢网壳实验模型 | 第23页 |
2.2.2 实验工况及数据采集 | 第23-24页 |
2.3 工况Ⅰ时结构的内部超压与应变 | 第24-31页 |
2.3.1 工况Ⅰ时冲击波超压ΔP的对比分析 | 第25-28页 |
2.3.2 工况Ⅰ时网壳杆件应变ε的对比分析 | 第28-31页 |
2.4 工况Ⅱ时结构的内部超压与应变 | 第31-36页 |
2.4.1 工况Ⅱ下冲击波超压ΔP的对比分析 | 第31-34页 |
2.4.2 工况Ⅱ下网壳杆件应变ε的对比分析 | 第34-36页 |
2.5 工况Ⅲ时结构的内部超压与应变 | 第36-41页 |
2.5.1 工况Ⅲ下冲击波超压ΔP的对比分析 | 第37-40页 |
2.5.2 工况Ⅲ下网壳杆件应变ε的对比分析 | 第40-41页 |
2.6 三种工况的超压ΔP与杆件应变ε对比分析 | 第41-45页 |
2.6.1 内部冲击波超压ΔP的对比分析 | 第41-44页 |
2.6.2 三种工况下各测点的应变峰值对比分析 | 第44-45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5-48页 |
第3章 单层K8型钢网壳内爆炸下的泄爆阀值 | 第48-76页 |
3.1 引言 | 第48-49页 |
3.2 单层K8型钢网壳内爆炸下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9-53页 |
3.2.1 单层K8型钢网壳的结构模型 | 第49-51页 |
3.2.2 单元及材料参数 | 第51-53页 |
3.2.3 ALE算法介绍 | 第53页 |
3.3 泄爆阀值概念的提出 | 第53-57页 |
3.3.1 泄爆阀值的定义 | 第53-54页 |
3.3.2 泄爆阀值的计算 | 第54页 |
3.3.3 围护结构表面冲击波压力提取方法 | 第54-57页 |
3.4 单层K8型钢网壳的动力响应与破坏模式的分类 | 第57-70页 |
3.4.1 不同TNT炸药量和EA下的动力响应 | 第57-67页 |
3.4.2 破坏模式的分类 | 第67-70页 |
3.5 破坏模式与相应的泄爆阀值 | 第70-7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3-76页 |
第4章 单层K8型钢网壳内爆炸下的倒塌模式与防爆方法 | 第76-102页 |
4.1 引言 | 第76-77页 |
4.2 LS-DYNA重启动方法和加载方式介绍 | 第77-78页 |
4.3 内爆炸下K8型钢网壳的倒塌指标 | 第78-80页 |
4.4 约束条件对K8型钢网壳的动力响应与倒塌模式的影响 | 第80-87页 |
4.4.1 约束条件对K8型钢网壳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80-85页 |
4.4.2 不同约束条件下K8型钢网壳内爆炸后的倒塌模式 | 第85-87页 |
4.5 炸药位置对K8型钢网壳的动力响应与倒塌模式的影响 | 第87-92页 |
4.5.1 炸药位置对K8型钢网壳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87-91页 |
4.5.2 不同炸药位置下K8型钢网壳内爆炸后的倒塌模式 | 第91-92页 |
4.6 TNT炸药量对K8型钢网壳的动力响应与倒塌模式的影响 | 第92-98页 |
4.6.1 TNT炸药量对K8型钢网壳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92-96页 |
4.6.2 不同炸药量下K8型钢网壳内爆炸后的倒塌模式 | 第96-98页 |
4.7 单层K8型钢网壳内爆炸下的防爆方法 | 第98-100页 |
4.7.1 K8型钢网壳内爆炸下的防爆原理和特点 | 第98页 |
4.7.2 K8型钢网壳内爆炸下的防爆研究思路 | 第98-100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2-105页 |
5.1 结论 | 第102-103页 |
5.1.1 实验数据和数值模拟数据对比 | 第102页 |
5.1.2 K8型球面钢网壳的泄爆阀值 | 第102-103页 |
5.1.3 爆炸后的倒塌模式 | 第103页 |
5.1.4 防爆方法研究思路总结 | 第103页 |
5.2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0页 |
致谢 | 第110-11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