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预见性大客流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方法及应用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性研究 | 第13-15页 |
1.2.2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开行方案编制及优化 | 第15-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3.1 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17-18页 |
1.3.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8-19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2章 城市轨道交通可预见性大客流特性分析 | 第20-37页 |
2.1 可预见性大客流界定 | 第20-22页 |
2.1.1 可预见性大客流定义 | 第20-21页 |
2.1.2 可预见性大客流状态特征 | 第21-22页 |
2.2 可预见性大客流组成 | 第22-26页 |
2.2.1 常态大客流 | 第22-24页 |
2.2.2 暂时大客流 | 第24-26页 |
2.3 可预见性大客流时空特性分析 | 第26-36页 |
2.3.1 可预见性大客流时间分布特性 | 第27-32页 |
2.3.2 可预见性大客流空间分布特性 | 第32-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可预见性大客流下列车开行方案调整问题研究 | 第37-59页 |
3.1 列车开行方案调整流程 | 第37-43页 |
3.1.1 列车开行方案主要构成要素 | 第37-40页 |
3.1.2 列车开行方案调整流程 | 第40-43页 |
3.2 列车开行方案各要素调整适用客流条件分析 | 第43-46页 |
3.2.1 列车编组方案调整适用客流条件 | 第43-44页 |
3.2.2 列车交路计划调整适用客流条件 | 第44-45页 |
3.2.3 列车停站方案调整适用客流条件 | 第45-46页 |
3.3 列车开行方案调整系统影响因素分析 | 第46-54页 |
3.3.1 系统承载能力影响 | 第46-52页 |
3.3.2 系统线站设备影响 | 第52页 |
3.3.3 系统服务水平影响 | 第52-54页 |
3.4 列车开行方案调整方法 | 第54-56页 |
3.5 大客流下列车开行方案适用性评价 | 第56-58页 |
3.5.1 构建适用性评价指标 | 第56-57页 |
3.5.2 指标权重确定 | 第57-5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可预见性大客流下列车开行方案调整优化模型 | 第59-77页 |
4.1 列车开行方案调整优化思路 | 第59页 |
4.2 配合车站限流的列车开行密度调整 | 第59-64页 |
4.2.1 问题描述 | 第59-61页 |
4.2.2 优化目标 | 第61-62页 |
4.2.3 约束条件 | 第62-64页 |
4.3 断面客流不均衡下列车交路计划调整 | 第64-69页 |
4.3.1 交路调整模型 | 第64-67页 |
4.3.2 各交路列车开行密度调整模型 | 第67-69页 |
4.4 车站客流到发不均衡下列车停站方案调整 | 第69-73页 |
4.4.1 问题描述 | 第69-71页 |
4.4.2 优化目标 | 第71-72页 |
4.4.3 约束条件 | 第72-73页 |
4.5 模型求解 | 第73-7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5章 案例分析 | 第77-87页 |
5.1 案例1 | 第77-81页 |
5.1.1 案例背景及基础数据 | 第77-78页 |
5.1.2 列车开行方案调整 | 第78-81页 |
5.2 案例2 | 第81-86页 |
5.2.1 案例背景及基础数据 | 第81-82页 |
5.2.2 线路客流特征分析 | 第82-84页 |
5.2.3 列车开行方案调整 | 第84-8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结论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附录1 | 第94-95页 |
附录2 | 第95-10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