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用一般科学论文--生物医学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生物材料学论文

铜介导的多酚涂层用于心血管材料表面改性的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7页
    1.1 心血管疾病及血管支架第12-15页
        1.1.1 心血管系统疾病第12页
        1.1.2 血管支架及其再狭窄第12-13页
        1.1.3 支架内再狭窄的防治第13-15页
    1.2 血管支架及材料表面改性第15-16页
    1.3 生物信号分子-一氧化氮(NO)第16-18页
        1.3.1 NO的来源及存在形式第16-17页
        1.3.2 NO在生物体内的作用第17-18页
    1.4 NO在心血管材料中的应用第18-21页
    1.5 Cu的作用第21-22页
        1.5.1 Cu在生物体内的作用第21页
        1.5.2 Cu催化NO相关工作第21-22页
    1.6 选题意义及研究目的第22-24页
    1.7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4-27页
        1.7.1 研究内容第24-25页
        1.7.2 技术路线第25-27页
第2章 多酚胶原掺铜涂层的制备与性能表征第27-37页
    2.1 引言第27页
    2.2 材料、试剂以及仪器第27-28页
    2.3 多酚胶原掺铜涂层的制备过程第28-29页
    2.4 材料表面组成、结构及性能表征第29-31页
        2.4.1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第29页
        2.4.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第29-30页
        2.4.3 水接触角(WCA)表征第30页
        2.4.4 原子力显微镜第30页
        2.4.5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30-31页
    2.5 结果与分析第31-36页
        2.5.1 FTIR结果分析第31-32页
        2.5.2 胶原多酚掺铜涂层的XPS结果分析第32-34页
        2.5.3 胶原多酚掺铜涂层表面水接触角分析第34-35页
        2.5.4 胶原多酚掺铜涂层表面形貌结果分析第35-36页
    2.6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多酚胶原掺铜涂层的催化活性研究及生物学评价第37-52页
    3.1 催化涂层的催化活性表征第37-39页
        3.1.1 催化活性表征原理第37-38页
        3.1.2 催化活性表征方法第38页
        3.1.3 表面Cu(Ⅰ)含量检测第38-39页
    3.2 胶原多酚掺铜涂层的生物学评价第39-43页
        3.2.1 体外血小板粘附与激活实验第40-41页
        3.2.2 体外平滑肌细胞粘附实验第41-42页
        3.2.3 体外内皮细胞相容性实验第42-43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3-51页
        3.3.1 体外催化活性的研究结果与分析第43-44页
        3.3.2 体外血小板评价结果第44-48页
        3.3.3 体外平滑肌细胞粘附结果第48-49页
        3.3.4 体外内皮细胞评价第49-51页
    3.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4章 邻苯二酚/聚乙烯亚胺交联载铜涂层的制备与表征第52-66页
    4.1 邻苯二酚/聚乙烯亚胺交联涂层的构建第52-53页
    4.2 邻苯二酚/聚乙烯亚胺交联涂层的表征及评价第53-54页
    4.3 邻苯二酚/聚乙烯亚胺交联涂层的表征结果与分析第54-56页
        4.3.1 傅里叶红外图谱结果与分析第54-55页
        4.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与分析第55页
        4.3.3 水接触角结果与分析第55-56页
        4.3.4 邻苯二酚/聚乙烯亚胺交联涂层的酚羟基与氨基定量分析结果第56页
    4.4 邻苯二酚/聚乙烯亚胺载铜薄膜的制备第56-57页
    4.5 邻苯二酚/聚乙烯亚胺载铜涂层的表征及结果分析第57-59页
        4.5.1 邻苯二酚/聚乙烯亚胺载铜涂层的胺基和酚羟基定量分析第57-58页
        4.5.2 XPS结果与分析第58页
        4.5.3 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分析第58-59页
    4.6 催化活性层体外催化活性评价方法第59-60页
    4.7 邻苯二酚/聚乙烯亚胺载铜涂层体外催化活性和生物学行为分析第60-65页
        4.7.1 邻苯二酚/聚乙烯亚胺载铜涂层体外催化活性检测结果第60-61页
        4.7.2 体外血小板粘附评价结果第61-63页
        4.7.3 体外平滑肌细胞粘附评价第63-64页
        4.7.4 体外平滑肌细胞迁移评价第64-65页
    4.8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5章 含铜催化活性层的讨论第66-70页
    5.1 两组模型讨论第66-67页
    5.2 催化活性层催化活性检测方法分析第67-68页
    5.3 催化活性层的体内外细胞相容性评价及存在问题第68-70页
结论第70-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课题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爆炸下K8型钢网壳的破坏模式与防爆方法研究
下一篇:承重石墙滑移隔震缝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