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1.2 问题提出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0-1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 第12-1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4.2 论文框架 | 第13-14页 |
第2章 研究综述 | 第14-24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2.1.1 在线课程 | 第14-15页 |
2.1.2 学习参与度 | 第15页 |
2.1.3 在线学习参与度 | 第15-16页 |
2.2 在线学习参与度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21页 |
2.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2.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8-21页 |
2.2.3 研究不足之处 | 第21页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3.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21-22页 |
2.3.2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 第22-23页 |
2.3.3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 第23-24页 |
第3章 在线课程学习参与现状的调查与统计 | 第24-40页 |
3.1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第24-25页 |
3.1.1 调查目的 | 第24页 |
3.1.2 调查对象 | 第24页 |
3.1.3 调查方法 | 第24页 |
3.1.4 问卷设计 | 第24-25页 |
3.1.5 调查过程 | 第25页 |
3.2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25-36页 |
3.2.1 基本信息情况 | 第25-26页 |
3.2.2 在线课程学习参与情况分析 | 第26-29页 |
3.2.3 在线学习参与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35页 |
3.2.4 对促进在线学习参与度的期望和建议 | 第35-36页 |
3.3 调查总结与启示 | 第36-40页 |
3.3.1 调查总结 | 第36-37页 |
3.3.2 启示 | 第37-40页 |
第4章 提升在线学习参与度的策略模型 | 第40-46页 |
4.1 在线学习参与的基本原则 | 第40-41页 |
4.1.1 主体性原则 | 第40页 |
4.1.2 合作性原则 | 第40页 |
4.1.3 情境性原则 | 第40-41页 |
4.1.4 开放性原则 | 第41页 |
4.2 促进在线参与学习度的策略研究模型 | 第41-46页 |
4.2.1 策略研究模型的构建 | 第41-42页 |
4.2.2 策略实施行为的阐释 | 第42-46页 |
第5章 提升在线学习参与度的策略实施与检验 | 第46-62页 |
5.1 Sakai平台简介 | 第46页 |
5.2 实验实施过程 | 第46-57页 |
5.2.1 实验准备阶段 | 第46-51页 |
5.2.2 实验开展阶段 | 第51-57页 |
5.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7-62页 |
5.3.1 整体参与情况统计 | 第57-58页 |
5.3.2 社会网络分析 | 第58-60页 |
5.3.3 在线学习参与度分析 | 第60-62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工作 | 第62-64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62页 |
6.2 研究贡献与不足 | 第62-63页 |
6.2.1 研究贡献 | 第62-63页 |
6.2.2 研究不足 | 第63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 | 第68-82页 |
附录1 外文在线学习参与度研究文献表 | 第68-70页 |
附录2 中文在线学习参与度研究文献表 | 第70-71页 |
附录3 在线学习者关于促进学习参与度的期望与建议 | 第71-75页 |
附录4 在线课程学习者学习参与度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 | 第75-77页 |
附录5 多媒体课件制作作品评分标准 | 第77-79页 |
附录6 在线学习者学习参与数量统计表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