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蓝花花》的流变与传承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1.绪论 | 第7-13页 |
| 1.1 选题意义、缘由 | 第7-8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1.3 陕北民歌《蓝花花》的传承状况 | 第10-13页 |
| 2.陕北民歌《蓝花花》的概述 | 第13-15页 |
| 2.1 作品背景 | 第13页 |
| 2.2 音乐风格 | 第13-14页 |
| 2.3 “蓝”的由来 | 第14-15页 |
| 3.陕北民歌《蓝花花》的流变 | 第15-28页 |
| 3.1 声乐作品《蓝花花》 | 第15-20页 |
| 3.1.1 何其芳收录《蓝花花》 | 第15-16页 |
| 3.1.2 刘燕平首唱《蓝花花》 | 第16-17页 |
| 3.1.3 王志信改编《蓝花花》 | 第17-20页 |
| 3.1.4 三首声乐作品的相同与异同 | 第20页 |
| 3.2 器乐作品《蓝花花》 | 第20-25页 |
| 3.2.1 汪立三《蓝花花》 | 第20-21页 |
| 3.2.2 叶露生《蓝花花的故事》 | 第21-23页 |
| 3.2.3 鲍元凯《蓝花花》 | 第23-25页 |
| 3.2.4 三首器乐作品的相同及异同 | 第25页 |
| 3.3 影视剧作品《蓝花花》 | 第25-26页 |
| 3.4 舞剧作品《蓝花花》 | 第26-28页 |
| 4.陕北民歌的传承思考 | 第28-32页 |
| 4.1 《蓝花花》的价值与意义 | 第28-29页 |
| 4.1.1 《蓝花花》的多元化价值 | 第28页 |
| 4.1.2 《蓝花花》的文化内涵 | 第28-29页 |
| 4.2 陕北民歌的传承方式 | 第29-32页 |
| 4.2.1 融入现代化特征 | 第29-30页 |
| 4.2.2 利用互联网技术 | 第30-32页 |
| 结语 | 第32-33页 |
| 附录 | 第33-49页 |
| 附录1:民歌《蓝花花》 | 第33-34页 |
| 附录2:王志信改编民歌《兰花花》 | 第34-42页 |
| 附录3:叶露生《蓝花花的故事》 | 第42-46页 |
| 附录4:汪立三《蓝花花》 | 第46-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