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面工程论文--路面:按使用材料分论文--沥青路面论文

沥青路面结构的试槽试验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第10-12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2-14页
第二章 室内试槽试验路第14-27页
    2.1 室内试槽试验路路面结构设计第14-15页
        2.1.1 结构A第14-15页
        2.1.2 结构B第15页
        2.1.3 结构C第15页
    2.2 室内试槽试验路施工准备第15-22页
        2.2.1 原材料性质第16页
        2.2.2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第16-19页
        2.2.3 级配碎石级配设计第19-20页
        2.2.4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第20-22页
    2.3 室内试槽铺筑第22-27页
        2.3.1 半刚性基层施工第22-23页
        2.3.2 柔性基层施工第23-25页
        2.3.3 面层层施工第25页
        2.3.4 路面回弹模量检测第25-27页
第三章 沥青路面动力响应测量技术研究第27-35页
    3.1 传感器和测量电路的选择第27-30页
        3.1.1 传感器的选择第27-28页
        3.1.2 测量电路的选择第28-30页
    3.2 传感器的埋设方案第30-31页
    3.3 传感器的粘贴和防护第31-32页
        3.3.1 粘结剂的选择第31页
        3.3.2 应变片的粘贴工艺第31-32页
    3.4 压路机碾压方式对应变片存活率的影响第32-33页
    3.5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四章 移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动力响应数据采集与分析第35-54页
    4.1 动力响应评价指标选择第35页
    4.2 动力响应测量误差分析第35-38页
        4.2.1 应变片粘贴方向的影响第35-36页
        4.2.2 导线电阻的影响第36-37页
        4.2.3 应变片的蠕变和零漂第37页
        4.2.4 应变片的动态响应第37-38页
        4.2.5 应变片的疲劳损坏第38页
    4.3 试验测试条件第38-41页
        4.3.1 车辆荷载条件第38-39页
        4.3.2 温度条件第39页
        4.3.3 数据采集频率第39-40页
        4.3.4 数据采集系统第40-41页
    4.4 移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而实测应变时程图第41-48页
        4.4.1 结构A第41-43页
        4.4.2 结构B第43-46页
        4.4.3 结构C第46-48页
    4.5 不同结构组合的沥青路而动力响应对比分析第48-49页
    4.6 预估模型的构建第49-52页
        4.6.1 模型的建立第50页
        4.6.2 温度对横向应变的影响第50-51页
        4.6.3 加载次数对横向应变的影响第51-52页
    4.7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五章 移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结构理论分析第54-65页
    5.1 路而材料参数取值方法第54-56页
        5.1.1 沥青混合料弹性模量的确定方式第54-55页
        5.1.2 其他路而材料参数的选取第55-56页
    5.2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56-59页
        5.2.1 有限元动力方程第56-57页
        5.2.2 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第57页
        5.2.3 轮胎接地面积第57-58页
        5.2.4 施加移动荷载第58-59页
    5.3 理论计算结果与分析第59-62页
        5.3.1 结构A第60页
        5.3.2 结构B第60-61页
        5.3.3 结构C第61-62页
    5.4 不同结构组合的沥青路面理论分析第62-63页
    5.5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六章 试验分析与理论分析对比分析第65-69页
    6.1 测试结果与数值模拟的误差分析第65页
    6.2 预估模型与数值模拟的误差分析第65-66页
    6.3 温度对沥青路而横向应变的影响第66-68页
        6.3.1 基于数值模拟时温度的影响第66-67页
        6.3.2 基于预估模型分析时温度的影响第67-68页
    6.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7.1 结论第69-70页
    7.2 展望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七年级生物细胞基础知识前科学概念探查及转变研究--以兵团建工师四中为例
下一篇: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究--以兵团二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