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群租”背后的房屋“适住性”问题 | 第9-14页 |
(一) 上海“群租”第一案 | 第9-10页 |
1. 案情简介及评析 | 第9-10页 |
2. 房屋“适住性”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二) 房屋“适住性”的概念和意义 | 第10-14页 |
1. 房屋“适住性”的概念及研究范围 | 第10-11页 |
2. 房屋“适住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 第11-14页 |
二、两大法系房屋“适住性”的理论介绍 | 第14-24页 |
(一) 英美法系房屋租赁的“适住性”担保责任:以美国为例 | 第14-19页 |
1. 英美法系房屋租赁的“适住性”担保责任的产生与发展 | 第14-16页 |
2. 英美法系房屋租赁的“适住性”担保责任的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二) 大陆法系房屋租赁的“适住性”瑕疵担保:以德国为例 | 第19-24页 |
1. 大陆法系房屋租赁的瑕疵担保的产生与发展 | 第19-21页 |
2. 大陆法系房屋租赁中的“适住性”瑕疵担保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三、房屋“适住性”理论基础与价值分析 | 第24-30页 |
(一) 房屋“适住性”是对基本人权的保障 | 第24-25页 |
1. 相关人权宣言中对房屋“适住性”的宣告 | 第24-25页 |
(二) 房屋“适住性”是住房权实现的基础 | 第25-28页 |
1. 住房权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 第25-28页 |
2. 房屋“适住性”保障住房权的实现 | 第28页 |
(三) 房屋“适住性”是规范房屋租赁市场的重要途径 | 第28-30页 |
1. 房屋“适住性”是实现房屋租赁关系的重要前提 | 第28页 |
2. 房屋“适住性”是平衡租赁双方利益的重要手段 | 第28-30页 |
四、租赁房屋“适住性”的标准界定与适用 | 第30-35页 |
(一) 房屋“适住性”的标准界定 | 第30-32页 |
1. 安全因素 | 第30页 |
2. 环境因素 | 第30-31页 |
3. 可负担性因素 | 第31-32页 |
(二) 租赁房屋“适住性”标准的适用 | 第32-35页 |
1. 出租人的担保义务 | 第32-33页 |
2. 承租人的限度义务 | 第33页 |
3. 法律强制性规定的适用 | 第33-35页 |
五、房屋“适住性”制度的完善路径 | 第35-40页 |
(一) 我国房屋“适住性”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1. 我国的立法现状 | 第35-36页 |
2. 存在的问题 | 第36页 |
(二) 完善我国房屋“适住性”的路径 | 第36-40页 |
1. 建立以承租人为中心的租赁法律制度 | 第36页 |
2. 加快制定《住房法》及“适住性”相关法律 | 第36-38页 |
3. 行政机关加强对房屋租赁市场的监管 | 第38页 |
4. 完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