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面向网络的手指康复训练与评估系统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1.1 课题的背景第10页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7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 现有康复训练系统的不足之处第17页
    1.4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手指康复训练与评估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第19-27页
    2.1 偏瘫导致手指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理论第19-21页
        2.1.1 偏瘫后手指的异常运动模式第19页
        2.1.2 偏瘫后手指的康复理论第19-20页
        2.1.3 偏瘫后手指功能恢复过程第20-21页
    2.2 手指康复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研究第21-22页
        2.2.1 手指康复内容第21-22页
        2.2.2 康复训练模式探究第22页
    2.3 系统分析第22-25页
        2.3.1 系统功能第22-23页
        2.3.2 系统设计构想第23页
        2.3.3 系统设计原则第23-24页
        2.3.4 系统组成第24-25页
    2.4 远程康复训练与评估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第25-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康复训练系统的设计第27-40页
    3.1 康复训练机械结构简介第27-28页
    3.2 下位机控制系统简介第28-29页
        3.2.1 下位机控制系统整体结构第28-29页
        3.2.2 主控制器模块第29页
        3.2.3 数据采集模块第29页
        3.2.4 驱动控制模块第29页
    3.3 设备通信与控制第29-33页
        3.3.1 计算机与设备控制系统的USB通信第29-31页
        3.3.2 上下位机通信协议第31页
        3.3.3 上下位机USB通信的具体实现第31-33页
    3.4 康复训练软件设计第33-39页
        3.4.1 被动训练分析第33-34页
        3.4.2 被动训练流程第34页
        3.4.3 被动训练的实现第34-36页
        3.4.4 交互训练模式的介绍第36-39页
    3.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远程监控系统设计第40-57页
    4.1 远程监控功能分析第40-41页
        4.1.1 远程康复的简介及重要意义第40页
        4.1.2 远程监控功能分析第40-41页
    4.2 计算机网络通信基础第41-44页
        4.2.1 TCP/IP协议第41-42页
        4.2.2 Socket网络编程第42-44页
    4.3 网络通信模块设计与实现第44-47页
        4.3.1 网络通信类的设计与实现第44-46页
        4.3.2 服务器端与客户端之间的通信第46-47页
    4.4 音视频采集与传输模块设计第47-54页
        4.4.1 DirectShow简介第47页
        4.4.2 音视频采集第47-49页
        4.4.3 音视频数据压缩第49-50页
        4.4.4 音视频数据传输第50-52页
        4.4.5 音视频交互功能的实现第52-54页
    4.5 远程康复功能的实现第54-56页
        4.5.1 远程控制功能设计第54-55页
        4.5.2 远程康复功能测试第55-56页
    4.6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康复评估方法研究与实验第57-70页
    5.1 康复评估简介第57页
    5.2 康复评估方法第57-59页
    5.3 本系统的评价标准第59-60页
    5.4 评估功能模块设计第60-64页
        5.4.1 Fugl-Meyer评估第60页
        5.4.2 手指运动范围评估第60-61页
        5.4.3 手指压力评估第61-62页
        5.4.4 手指关节运动角度评估第62-63页
        5.4.5 ADL运动功能评估第63-64页
    5.5 实验设计第64-69页
        5.5.1 实验对象第64页
        5.5.2 实验过程第64-65页
        5.5.3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65-69页
    5.6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0-72页
    6.1 课题总结第70-71页
    6.2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RP-钢复合筋拉伸力学性能、耐久性及其与混凝土粘结性能试验研究
下一篇:基于刚度退化的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指标限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