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盘式TiO2光电催化氧化染料脱色的数学模型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染料废水的特点 | 第10-11页 |
·染料废水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染料的分类 | 第11-13页 |
·染料的发色机理 | 第13-14页 |
·染料废水的脱色方法 | 第14-16页 |
·半导体的光催化作用机理 | 第16-21页 |
·半导体光催化剂的能带结构 | 第16-17页 |
·Ti0_2 的光催化反应过程 | 第17-19页 |
·Ti0_2 光催化存在的问题 | 第19-21页 |
·Ti0_2光电催化降解技术 | 第21-23页 |
·Ti0_2 光电催化降解技术 | 第21页 |
·Ti0_2 光电催化反应器 | 第21-23页 |
·Ti0_2 薄膜电极的制备 | 第23-25页 |
·热胶黏合法 | 第23页 |
·阳极氧化法 | 第23-24页 |
·直接热氧化法 | 第24页 |
·化学气相沉积法 | 第24页 |
·溶胶-凝胶(sol-gel)法 | 第24-25页 |
·本文的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5-28页 |
·研究目标 | 第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实验仪器及实验方法 | 第28-32页 |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实验试剂及材料 | 第28-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2页 |
·溶胶-凝胶法制备Ti0_2 膜电极 | 第29-30页 |
·转盘式光电液膜反应器装置 | 第30页 |
·实验分析方法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光电催化降解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2-43页 |
·反应动力学方程 | 第32-35页 |
·反应动力学方程 | 第33-34页 |
·表观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 | 第34-35页 |
·转盘式光电液膜反应器反应动力学方程的影响因素 | 第35-38页 |
·光强度I 的影响 | 第35页 |
·外加偏压E 的影响 | 第35页 |
·转盘转速R 的影响 | 第35-36页 |
·初始浓度C_0 的影响 | 第36页 |
·催化剂厚度Q 的影响 | 第36页 |
·转盘半径r 的影响 | 第36-38页 |
·迭代法建立降解模型 | 第38-42页 |
·k 值的确定 | 第38-39页 |
·迭代法改进k 值 | 第39-40页 |
·计算机迭代流程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转盘式反应器对 RB 脱色数学模型的验证 | 第43-60页 |
·目标污染物分子结构及其工作曲线的建立 | 第43-45页 |
·处理废水的过程 | 第45页 |
·不同反应条件下降解数学模型的验证 | 第45-56页 |
·初始浓度对模型的影响 | 第46-48页 |
·偏压对模型的影响 | 第48-50页 |
·转速对模型的影响 | 第50-52页 |
·半径对模型的影响 | 第52-56页 |
·半径影响的进一步探讨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多级多转盘反应器的数学模型研究 | 第60-73页 |
·多级转盘反应器的意义 | 第60-62页 |
·多级转盘式光电液膜反应器的降解数学模型 | 第62-66页 |
·反应器容积对模型的影响 | 第63页 |
·多级转盘对模型的影响 | 第63-64页 |
·多级转盘式光电液膜反应器处理效果对比 | 第64-66页 |
·多级多组转盘式光电液膜反应器 | 第66-67页 |
·多组转盘式光电液膜反应器并行 | 第66-67页 |
·多组转盘式光电液膜反应器级联 | 第67页 |
·多组反应器级联的动态降解 | 第67-71页 |
·反应器组数的影响 | 第67-69页 |
·转盘级数的影响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73-75页 |
·主要结论 | 第73-74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74页 |
·研究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及专利 | 第80-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