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2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和特点 | 第13-17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 第13-14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特点和危害 | 第14-15页 |
·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特点及有关研究 | 第15-17页 |
·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化学钝化修复技术进展 | 第17-21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 | 第17-18页 |
·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化学钝化修复技术 | 第18-19页 |
·化学稳定化材料的修复效果、修复原理和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磷基材料诱导化学钝化修复技术进展 | 第21-25页 |
·磷基材料的种类和作用机理 | 第21-25页 |
·磷基材料修复的影响因素 | 第25页 |
·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意义 | 第25-29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研究意义和目标 | 第28-29页 |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9-32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9-30页 |
·技术路线 | 第30-32页 |
第二章 植物生长对磷基材料修复污染土壤后Pb、Cu、Zn 稳定性的影响 | 第32-43页 |
·引言 | 第32-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Pb/Cu/Zn 复合污染土壤样品和磷基材料 | 第33-34页 |
·Pb/Cu/Zn 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 | 第34页 |
·修复土壤的模拟降雨淋溶实验 | 第34-35页 |
·分析仪器和方法 | 第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2页 |
·不同磷基材料对污染土壤以及其P 淋溶性的影响 | 第35-37页 |
·不同磷基材料对土壤中Pb、Cu、Zn 淋溶性的影响 | 第37-40页 |
·小白菜对磷基材料修复的土壤中Pb、Cu、Zn 淋溶性的影响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磷基材料对污染土壤中Pb、Cu、Zn 植物可利用性的影响 | 第43-55页 |
·引言 | 第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6页 |
·植物培养 | 第43-44页 |
·植物收获和处理 | 第44-45页 |
·分析仪器和方法 | 第45-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3页 |
·磷基材料处理对蔬菜生长和营养元素P 吸收的影响 | 第46-47页 |
·磷基材料处理对蔬菜吸收转移Pb/Cu/Zn 的影响 | 第47-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水-植物根界面Pb、Cu、Zn 的化学形态变化与植物可利用性 | 第55-73页 |
·引言 | 第5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5-60页 |
·植物培养液的配制 | 第55-56页 |
·植物预培养 | 第56-58页 |
·植物重金属胁迫和磷基材料修复培养 | 第58-60页 |
·植物和根系附着物样品处理 | 第60页 |
·分析仪器和方法 | 第6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0-71页 |
·磷基材料处理对水培芥蓝生长和营养元素P 吸收的影响 | 第60-62页 |
·磷基材料处理对芥蓝水培体系中重金属转移分布的影响 | 第62-65页 |
·重金属在水培芥蓝根界面形态变化分析 | 第65-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和展望 | 第73-76页 |
·研究结论 | 第73-75页 |
·植物生长对磷基材料修复污染土壤后 Pb、Cu、Zn 稳定性的影响 | 第73页 |
·磷基材料对污染土壤中 Pb、Cu、Zn 植物可利用性的影响 | 第73-74页 |
·水-植物根界面 Pb、Cu、Zn 的化学形态变化与植物可利用性 | 第74-75页 |
·创新点 | 第75页 |
·研究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8页 |
符号和缩略语(附录 1)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0-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