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4页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2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3.1 历史分析方法 | 第12页 |
3.2 比较分析方法 | 第12页 |
4 创新点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政府治理现代化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 | 第14-29页 |
1.1 治理(善治)与治理现代化 | 第14-16页 |
1.2 政府治理与政府治理现代化 | 第16-18页 |
1.3 政府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基础 | 第18-26页 |
1.3.1 官僚制理论 | 第18-19页 |
1.3.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9-22页 |
1.3.3 整体性治理理论 | 第22-24页 |
1.3.4 公民参与理论 | 第24-26页 |
1.4 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原则 | 第26-29页 |
1.4.1 法治化原则 | 第26页 |
1.4.2 多元化原则(民主化原则) | 第26-27页 |
1.4.3 透明化原则(网络化原则) | 第27-29页 |
第二章 我国政府治理现代化路径探索现状及困境 | 第29-35页 |
2.1 政府治理现代化路径现状探索 | 第29-32页 |
2.1.1 建设服务型政府——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转变政府职能的实践 | 第29-30页 |
2.1.2 建立有限政府——江苏省南京市坚持以法行政的实践 | 第30-31页 |
2.1.3 推进政府公共安全治理——福建省厦门市加强公共安全治理建设实践 | 第31页 |
2.1.4 激发乡镇政府治理创新热情——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推进政府治理转型的实践 | 第31-32页 |
2.2 政府治理现代化路径的困境 | 第32-35页 |
2.2.1 政府治理观念滞后 | 第33页 |
2.2.2 政府治理目标错位 | 第33页 |
2.2.3 政府治理手段滞后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典型国家政府治理现代化路径的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 第35-39页 |
3.1 典型国家政府治理现代化路径做法 | 第35-37页 |
3.1.1 日本 | 第35页 |
3.1.2 新加坡 | 第35-36页 |
3.1.3 金砖国家 | 第36页 |
3.1.4 美国 | 第36-37页 |
3.2 典型国家政府治理现代化路径经验 | 第37页 |
3.2.1 强化治理的法制地位 | 第37页 |
3.2.2 建设有限政府 | 第37页 |
3.2.3 采用多元治理方式 | 第37页 |
3.3 典型国家政府治理现代化路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37-39页 |
3.3.1 确定合适的治理模式 | 第37-38页 |
3.3.2 培育市场和社会力量 | 第38页 |
3.3.3 推进政府治理的民主化 | 第38页 |
3.3.4 加快政府治理信息化进程 | 第38页 |
3.3.5 明确政府治理的目标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政府治理现代化路径完善对策 | 第39-51页 |
4.1 国家治理现代化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要求 | 第39-40页 |
4.1.1 必须不断提升社会整合能力 | 第39页 |
4.1.2 加强法治建设刻不容缓 | 第39-40页 |
4.1.3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 | 第40页 |
4.2 政府治理路径选择原则 | 第40-41页 |
4.2.1 从渐次改进到整体建构 | 第40页 |
4.2.2 明确公共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 | 第40-41页 |
4.2.3 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 | 第41页 |
4.3 政府治理模式现代化的评价标准体系 | 第41-44页 |
4.4 政府治理现代化的三重路径 | 第44-51页 |
4.4.1 政府治理主体现代化 | 第44-46页 |
4.4.2 政府治理客体现代化 | 第46-47页 |
4.4.3 政府治理手段现代化 | 第47-51页 |
结束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