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酮溶剂吸收法回收火炬气中碳四的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2页 |
1.1 火炬气 | 第14-16页 |
1.2 甲乙酮 | 第16-21页 |
1.2.1 甲乙酮的性质 | 第17-18页 |
1.2.2 甲乙酮的制备方法 | 第18-21页 |
1.3 碳四 | 第21-24页 |
1.3.1 正丁烷的利用 | 第22页 |
1.3.2 异丁烷的利用 | 第22-23页 |
1.3.3 正丁烯的利用 | 第23页 |
1.3.4 异丁烯的利用 | 第23-24页 |
1.3.5 丁二烯的利用 | 第24页 |
1.4 流程模拟软件Aspen-plus | 第24-25页 |
1.5 火炬气的不同回收方案 | 第25-32页 |
1.5.1 气柜贮存加压回收工艺 | 第26-27页 |
1.5.2 直接抽吸压缩回收工艺 | 第27-28页 |
1.5.3 无气柜、不加压回收工艺 | 第28-29页 |
1.5.4 CCM膜回收技术 | 第29页 |
1.5.5 吸收法回收技术 | 第29-32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2-44页 |
2.1 实验药品与装置 | 第32-34页 |
2.1.1 实验原料和试剂 | 第32页 |
2.1.2 实验装置 | 第32-34页 |
2.2 实验步骤 | 第34页 |
2.3 实验内容 | 第34-42页 |
2.3.1 相对校正因子的求解 | 第34-36页 |
2.3.2 温度对吸收率的影响 | 第36-38页 |
2.3.3 压力对吸收率的影响 | 第38-40页 |
2.3.4 液气比对吸收率的影响 | 第40-4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三章 液化气吸收操作模拟 | 第44-66页 |
3.1 Aspen Plus及RadFrac模块 | 第44-49页 |
3.1.1 Aspen Plus软件 | 第44页 |
3.1.2 RadFrac单元操作模块 | 第44-49页 |
3.2 物性方法 | 第49-57页 |
3.2.1 物性方法的选择 | 第49-51页 |
3.2.2 物性方法的确定 | 第51-57页 |
3.3 吸收操作过程优化 | 第57-64页 |
3.3.1 全塔理论板数 | 第58-61页 |
3.3.2 吸收剂甲乙酮的进料量 | 第61-63页 |
3.3.3 吸收剂甲乙酮的温度 | 第63-6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四章 火炬气吸收操作模拟 | 第66-74页 |
4.1 烯烃火炬气优化 | 第66-70页 |
4.1.1 全塔理论板数 | 第66-67页 |
4.1.2 吸收剂甲乙酮的进料量 | 第67-68页 |
4.1.3 吸收剂甲乙酮的温度 | 第68-70页 |
4.2 催化火炬气优化 | 第70-73页 |
4.2.1 全塔理论板数 | 第70-71页 |
4.2.2 吸收剂甲乙酮的进料量 | 第71-72页 |
4.2.3 吸收剂甲乙酮的温度 | 第72-7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作者与导师简介 | 第84-85页 |
附表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