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寒夜》中婆媳冲突话语分析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绪论 | 第11-16页 |
| 第一节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第二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 第三节 研究范围及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第一章 理论框架 | 第16-18页 |
| 第一节 Culpeper的“不礼貌”理论 | 第16页 |
| 第二节 会话分析理论 | 第16-17页 |
| 第三节 冲突话语的定义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寒夜》中婆媳冲突话语的动态分析 | 第18-37页 |
| 第一节 婆媳冲突的过程 | 第18-33页 |
| 一、不礼貌策略框架 | 第18-27页 |
| 二、不礼貌回应框架 | 第27-33页 |
| 三、小结 | 第33页 |
| 第二节 婆媳冲突的结束方式 | 第33-37页 |
| 一、儿媳妇退让 | 第34页 |
| 二、装聋作哑 | 第34-35页 |
| 三、一方获胜 | 第35页 |
| 四、第三方介入 | 第35-36页 |
| 五、特殊情况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寒夜》中婆媳冲突话语的特点分析 | 第37-45页 |
| 第一节 婆媳冲突的诱因 | 第37-43页 |
| 一、时代和文化的差异 | 第37-39页 |
| 二、恋子情结 | 第39-40页 |
| 三、生活环境的艰辛 | 第40-41页 |
| 四、个人性格的差异 | 第41页 |
| 五、调解中介的失职 | 第41-42页 |
| 六、婆媳双方缺乏尊重和理解 | 第42-43页 |
| 第二节 婆媳冲突话语的语用特征 | 第43-45页 |
| 一、双向性 | 第43页 |
| 二、对抗性 | 第43页 |
| 三、极具冒犯性 | 第43页 |
| 四、矛盾累积性 | 第43-44页 |
| 五、婆婆的冲突话语优先权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婆媳话语交际的原则 | 第45-50页 |
| 第一节 态度原则 | 第45-46页 |
| 一、配合准则 | 第45-46页 |
| 二、诚信准则 | 第46页 |
| 三、面子准则 | 第46页 |
| 第二节 礼貌原则 | 第46-48页 |
| 一、恭维性准则 | 第47页 |
| 二、赞扬准则 | 第47页 |
| 三、求同存异准则 | 第47-48页 |
| 第三节 相互尊重原则 | 第48页 |
| 第四节 审美原则 | 第48-50页 |
| 一、适度准则 | 第48-49页 |
| 二、委婉准则 | 第49页 |
| 三、模糊处理准则 | 第49-50页 |
| 结语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附录:读研期间科研情况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