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船尾流多波束声纳成像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舰船尾流声学测量概况与发展趋势 | 第13-16页 |
1.3 舰船尾流多波束声纳成像技术分析 | 第16-22页 |
1.3.1 尾流声学特性与回波建模 | 第17-18页 |
1.3.2 多波束尾流成像信号预处理 | 第18-19页 |
1.3.3 舰船尾流分布源信号处理 | 第19-20页 |
1.3.4 舰船尾流多波束声纳成像 | 第20-22页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 第22-24页 |
第2章 尾流声散射特性及其多波束回波模型研究 | 第24-42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舰船尾流声散射特性 | 第24-30页 |
2.2.1 声波在空气与水分界面上的反射与折射 | 第24-27页 |
2.2.2 尾流的声散射与声吸收 | 第27-30页 |
2.3 舰船尾流多波束声纳回波建模 | 第30-40页 |
2.3.1 单个气泡对单个接收阵元的回波建模 | 第31-32页 |
2.3.2 尾流气泡密度分布函数建模 | 第32-34页 |
2.3.3 舰船尾流多波束声纳回波仿真 | 第34-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3章 多波束尾流成像信号预处理 | 第42-61页 |
3.1 引言 | 第42页 |
3.2 改进多子阵幅相联合检测法 | 第42-51页 |
3.2.1 多子阵波束形成 | 第42-43页 |
3.2.2 多子阵幅度和相位差估计 | 第43-45页 |
3.2.3 幅相联合检测 | 第45-47页 |
3.2.4 试验数据处理 | 第47-51页 |
3.3 可变带宽滤波算法 | 第51-60页 |
3.3.1 回波信号带宽 | 第51-54页 |
3.3.2 可变带宽滤波算法 | 第54-56页 |
3.3.3 应用分析 | 第56-6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4章 基于分布源参数估计的尾流探测方法 | 第61-76页 |
4.1 引言 | 第61页 |
4.2 分布源信号模型 | 第61-63页 |
4.2.1 相干分布源模型 | 第62-63页 |
4.2.2 非相干分布源模型 | 第63页 |
4.3 分布源参数估计方法 | 第63-71页 |
4.3.1 广义MUSIC方法 | 第63-64页 |
4.3.2 分布源解相干方法 | 第64-68页 |
4.3.3 计算机仿真 | 第68-71页 |
4.4 试验数据处理 | 第71-7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5章 舰船尾流多波束成像与特征提取 | 第76-90页 |
5.1 引言 | 第76页 |
5.2 多波束声纳尾流成像 | 第76-83页 |
5.2.1 成像数据获取 | 第77-79页 |
5.2.2 成像位置归算 | 第79-81页 |
5.2.3 网格化处理 | 第81-82页 |
5.2.4 灰度变换 | 第82-83页 |
5.3 数学形态学图像处理 | 第83-85页 |
5.3.1 腐蚀和膨胀 | 第83-84页 |
5.3.2 开操作和闭操作 | 第84页 |
5.3.3 边界提取 | 第84页 |
5.3.4 连通分量提取 | 第84-85页 |
5.4 试验数据处理 | 第85-8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6章 舰船尾流多波束成像试验研究 | 第90-121页 |
6.1 引言 | 第90页 |
6.2 水下定点上视试验 | 第90-109页 |
6.2.1 试验方案 | 第90-93页 |
6.2.2 水下定点上视成像方法 | 第93-97页 |
6.2.3 单条尾流测量 | 第97-108页 |
6.2.4 多条尾流测量 | 第108-109页 |
6.3 船载水平侧视试验 | 第109-120页 |
6.3.1 试验方案 | 第109-111页 |
6.3.2 船载水平侧视成像方法 | 第111-113页 |
6.3.3 不同航速下尾流测量 | 第113-117页 |
6.3.4 快艇尾流测量 | 第117-12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结论 | 第121-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33-134页 |
致谢 | 第134-135页 |
附录英文缩略语说明表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