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0-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问题和假设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2.1 利他行为概述及相关研究 | 第12-17页 |
2.1.1 利他行为的概念 | 第12页 |
2.1.2 利他行为的测量 | 第12-13页 |
2.1.3 利他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2.1.4 利他行为的干预研究 | 第16-17页 |
2.2 领悟社会支持概述及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2.2.1 领悟社会支持的概念 | 第17页 |
2.2.2 领悟社会支持的测量 | 第17页 |
2.2.3 领悟社会支持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2.2.4 领悟社会支持与利他行为的关系研究 | 第18页 |
2.3 共情的概述及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2.3.1 共情的概念 | 第18-19页 |
2.3.2 共情能力的测量 | 第19页 |
2.3.3 共情能力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2.3.4 共情与利他行为的关系研究 | 第20页 |
2.4 团体心理辅导在心理干预中的应用 | 第20-23页 |
2.4.1 团体辅导的概念 | 第20页 |
2.4.2 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依据 | 第20-22页 |
2.4.3 团体心理辅导效果的评估方法 | 第22-23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3-28页 |
3.1 研究设计 | 第23页 |
3.2 研究工具 | 第23-24页 |
3.3 研究程序 | 第24-25页 |
3.3.1 研究对象的招募 | 第24页 |
3.3.2 研究对象的筛选 | 第24页 |
3.3.3 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24页 |
3.3.4 团体辅导的总体结构 | 第24-25页 |
3.3.5 团体干预 | 第25页 |
3.3.6 统计方法 | 第25页 |
3.4 团体辅导方案 | 第25-28页 |
3.4.1 团体辅导基本事宜 | 第25-26页 |
3.4.2 结构性团体辅导活动方案 | 第26-28页 |
4 研究结果 | 第28-34页 |
4.1 数据统计结果 | 第28-30页 |
4.1.1 实验组和控制组前测比较 | 第28页 |
4.1.2 控制组前后测比较 | 第28-29页 |
4.1.3 实验组前后测差异比较 | 第29页 |
4.1.4 实验组和控制组后测比较 | 第29页 |
4.1.5 实验组后测与追踪差异比较 | 第29-30页 |
4.2 领悟社会支持、共情能力与利他行为的相关分析 | 第30页 |
4.3 团体成员反馈及感受 | 第30-31页 |
4.4 团体辅导回馈单结果 | 第31-32页 |
4.5 领导者的观察评估 | 第32-34页 |
5 讨论 | 第34-37页 |
5.1 团体辅导干预效果的讨论 | 第34-35页 |
5.1.1 团体辅导干预即时效果的讨论 | 第34页 |
5.1.2 团体辅导干预长期效果的讨论 | 第34-35页 |
5.2 团体辅导的干预机制 | 第35-37页 |
6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附录 | 第4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