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震源电声特性及深拖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25-42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25-28页 |
1.1.1 震源 | 第25-27页 |
1.1.2 深海地震勘探 | 第27-28页 |
1.2 水中脉冲放电 | 第28-37页 |
1.2.1 不同放电形式 | 第28-29页 |
1.2.2 放电基本过程 | 第29-30页 |
1.2.3 预放电过程 | 第30-31页 |
1.2.4 电特性 | 第31-33页 |
1.2.5 气泡动力学 | 第33-34页 |
1.2.6 声特性 | 第34-35页 |
1.2.7 二次放电 | 第35-37页 |
1.3 深拖等离子体震源 | 第37-40页 |
1.3.1 研究现状 | 第37-39页 |
1.3.2 面临问题 | 第39-40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40-42页 |
第2章 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 | 第42-54页 |
2.1 实验装置 | 第42-46页 |
2.1.1 实验装置示意图 | 第42页 |
2.1.2 脉冲电源 | 第42-44页 |
2.1.3 液相放电反应器 | 第44-46页 |
2.1.4 放电电极 | 第46页 |
2.2 测量仪器 | 第46-51页 |
2.2.1 电学测量 | 第46-47页 |
2.2.2 声学测量 | 第47-48页 |
2.2.3 光学测量 | 第48-51页 |
2.3 分析方法 | 第51-53页 |
2.3.1 电参数计算 | 第51页 |
2.3.2 声参数计算 | 第51-52页 |
2.3.3 气泡动力学分析 | 第52-5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3章 水中脉冲放电的电特性 | 第54-86页 |
3.1 引言 | 第54页 |
3.2 放电回路分析 | 第54-56页 |
3.3 电源充电过程 | 第56-58页 |
3.4 不同参数下负载电特性 | 第58-66页 |
3.4.1 充电电压 | 第58-59页 |
3.4.2 充电电容 | 第59-60页 |
3.4.3 电极直径 | 第60-61页 |
3.4.4 电极数目 | 第61-62页 |
3.4.5 电极间距 | 第62-64页 |
3.4.6 电导率 | 第64-65页 |
3.4.7 温度 | 第65页 |
3.4.8 静压力 | 第65-66页 |
3.5 预放电过程 | 第66-73页 |
3.5.1 预放电时间 | 第67-70页 |
3.5.2 预放电能量 | 第70-73页 |
3.6 等离子体放电过程 | 第73-80页 |
3.6.1 负载电阻分析 | 第73-76页 |
3.6.2 负载电压电流波形模拟 | 第76-78页 |
3.6.3 等离子体温度 | 第78-80页 |
3.7 二次放电 | 第80-84页 |
3.7.1 二次放电图像和光辐射 | 第80-82页 |
3.7.2 二次放电光辐射和温度 | 第82-84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4章 放电产生的气泡动力学 | 第86-113页 |
4.1 引言 | 第86页 |
4.2 单气泡动力学 | 第86-101页 |
4.2.1 气泡动力学模型 | 第86-87页 |
4.2.2 不同电参数下气泡动力学 | 第87-99页 |
4.2.3 直径与周期关系以及气泡能量效率 | 第99-101页 |
4.3 同步触发多气泡动力学 | 第101-104页 |
4.3.1 无因次参数 | 第101页 |
4.3.2 两气泡 | 第101-103页 |
4.3.3 三气泡 | 第103-104页 |
4.4 延时触发气泡动力学 | 第104-112页 |
4.4.1 无因次参数 | 第105页 |
4.4.2 气泡周期和初始最大半径测量 | 第105-106页 |
4.4.3 气泡图像 | 第106-109页 |
4.4.4 动力学分析 | 第109-11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5章 水中脉冲放电的声特性 | 第113-137页 |
5.1 引言 | 第113页 |
5.2 电参数对声特性影响 | 第113-117页 |
5.2.1 充电电压 | 第113-115页 |
5.2.2 充电电容 | 第115-117页 |
5.3 电极参数对声特性影响 | 第117-123页 |
5.3.1 电极直径 | 第117-119页 |
5.3.2 电极数目 | 第119-121页 |
5.3.3 电极间距 | 第121-123页 |
5.4 水体特性对声特性影响 | 第123-130页 |
5.4.1 电导率 | 第123-125页 |
5.4.2 温度 | 第125-128页 |
5.4.3 静压力 | 第128-130页 |
5.5 功率参数、气泡能量、脉冲声压和直达波脉宽 | 第130-136页 |
5.5.1 功率脉宽对直达波脉宽影响 | 第130-132页 |
5.5.2 功率峰值、能量注入速率和直达波峰值 | 第132-135页 |
5.5.3 气泡能量和气泡脉冲峰值 | 第135-13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36-137页 |
第6章 深拖等离子体震源研究 | 第137-188页 |
6.1 引言 | 第137页 |
6.2 单电极不同深度电声特性研究 | 第137-150页 |
6.2.1 初步研究 | 第137-143页 |
6.2.2 高压舱实验 | 第143-150页 |
6.3 延时输出 | 第150-155页 |
6.3.1 声波的迭加原理 | 第150-151页 |
6.3.2 两电极常压延时实验 | 第151-154页 |
6.3.3 两电极高压延时实验 | 第154-155页 |
6.4 透声实验 | 第155-180页 |
6.4.1 单电极透声实验 | 第155-159页 |
6.4.2 微孔电极 | 第159-172页 |
6.4.3 22孔同轴电极透声发射阵 | 第172-180页 |
6.5 耐压透声设计 | 第180-186页 |
6.5.1 耐压核算 | 第180-181页 |
6.5.2 内部温度变化模型 | 第181-185页 |
6.5.3 理论透声计算 | 第185-186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86-188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88-192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88-191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91页 |
7.3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91-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206页 |
作者简历和主要研究成果 | 第206-2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