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地理、土壤调查论文--中国土壤地理、土壤调查论文

两种评价体系对耕地质量等别的差异性研究--以庐江县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文献综述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7页
        1.2.1 国外土地评价研究进展第11-12页
        1.2.2 国内土地评价研究进展第12-14页
        1.2.3 耕地地力评价体系研究进展第14-15页
        1.2.4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体系研究进展第15-17页
2.引言第17-18页
    2.1 研究目的第17页
    2.2 研究意义第17-18页
3.材料与方法第18-23页
    3.1 研究区概况第18-20页
        3.1.1 地形地貌第18页
        3.1.2 气象第18-19页
        3.1.3 土壤第19页
        3.1.4 社会经济概况第19页
        3.1.5 土地利用现状第19-20页
    3.2 资料收集第20-21页
        3.2.1 耕地地力评价资料第20页
        3.2.2 农用地分等资料第20-21页
    3.3 研究内容第21页
    3.4 研究方法第21-22页
    3.5 技术路线第22-23页
4.庐江县耕地质量评价结果第23-36页
    4.1 耕地地力评价第23-29页
        4.1.1 耕地地力评价的内涵及原则第23页
        4.1.2 评价过程第23-26页
        4.1.3 评价结果第26-27页
        4.1.4 结果更新第27-29页
    4.2 农用地分等第29-36页
        4.2.1 农用地质量分等内涵及原则第29-30页
        4.2.2 分等过程第30-34页
        4.2.3 分等结果第34页
        4.2.4 结果更新第34-36页
5.耕地地力评价与农用地分等成果叠加分析第36-40页
    5.1 图层叠加第36-37页
    5.2 结果分析第37-40页
        5.2.1 等别划分趋势第37页
        5.2.2 各等别所占比例分析第37-39页
        5.2.3 叠加结果分析第39-40页
6.差异性原因分析第40-46页
    6.1 评价目的的差异第40页
    6.2 两种评价体系对比分析第40-46页
        6.2.1 评价单元划分及布点采样对比分析第40-41页
        6.2.2 权属因子对比分析第41-42页
        6.2.3 权属因子权重对比分析第42-44页
        6.2.4 差异性因素分析第44-46页
7.结论与展望第46-48页
    7.1 结论第46页
    7.2 展望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4页
致谢第54-55页
个人简介第55页
硕士期间获得成果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萨蒂丝·科尔曼与陈鹤琴儿童音乐教育比较研究
下一篇:柯达伊与奥尔夫教学法合唱应用研究--以临沂市第一实验小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