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核心区生态用地格局演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3.1 生态用地的界定 | 第12-13页 |
1.3.2 生态用地的分类 | 第13-14页 |
1.3.3 生态用地格局研究 | 第14-16页 |
1.3.4 情景模拟研究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21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处理 | 第21-26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1-23页 |
2.1.1 研究区范围界定 | 第21-22页 |
2.1.2 自然环境状况 | 第22页 |
2.1.3 区位交通状况 | 第22页 |
2.1.4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2-23页 |
2.2 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 第23-24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24-26页 |
2.3.1 数据来源 | 第24页 |
2.3.2 数据处理 | 第24-26页 |
第三章 长株潭核心区生态用地空间格局分析 | 第26-38页 |
3.1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 | 第26-31页 |
3.1.1 土地利用变化幅度 | 第26-28页 |
3.1.2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度 | 第28-29页 |
3.1.3 土地利用质量 | 第29-31页 |
3.2 空间动态演变分析 | 第31-36页 |
3.2.1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 第31-34页 |
3.2.2 用地类型转入/转出贡献率 | 第34-36页 |
3.3 空间格局变化分析 | 第36-38页 |
第四章 长株潭核心区生态用地多情景模拟预测 | 第38-55页 |
4.1 模型的选择 | 第38-41页 |
4.1.1 多模型对比分析 | 第38-39页 |
4.1.2 CLUE-S模型结构 | 第39-40页 |
4.1.3 CLUE-S模型模拟文件 | 第40-41页 |
4.2 多情景目标方案设定 | 第41-42页 |
4.3 模型实现过程 | 第42-49页 |
4.3.1 驱动因子选取 | 第42-44页 |
4.3.2 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44-45页 |
4.3.3 土地需求量预测 | 第45-46页 |
4.3.4 土地利用转换规则 | 第46-47页 |
4.3.5 模拟检验 | 第47-48页 |
4.3.6 多情景目标模拟结果 | 第48-49页 |
4.4 多情景目标下生态用地优化分析 | 第49-55页 |
4.4.1 自然增长情景分析 | 第49-51页 |
4.4.2 土地利用规划情景分析 | 第51-52页 |
4.4.3 生态保护情景分析 | 第52页 |
4.4.4 三种情景优化分析 | 第52-5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5-58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5-56页 |
5.2 问题讨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