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结构理论论文

成都地区砂卵石围岩宏细观力学特性研究及应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1.2 砂卵石土的地质成因及工程分类第10-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1 砂卵石土力学特性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2 数值试验研究现状第13-15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5-16页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6-18页
        1.5.1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5.2 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2章 离散元基本理论第18-29页
    2.1 离散元法基本思想第18页
    2.2 PFC~(3D)的基本假设第18-19页
    2.3 PFC~(3D)方法的特点第19页
    2.4 基础力学理论第19-22页
        2.4.1 牛顿运动定律第20-21页
        2.4.2 力—位移定律第21-22页
    2.5 接触本构模型第22-26页
        2.5.1 刚度模型第22-23页
        2.5.2 滑动模型第23页
        2.5.3 黏结模型第23-26页
    2.6 颗粒结构细观参数和材料宏观力学参数的标定第26-29页
        2.6.1 细观参数与宏观参数第26-27页
        2.6.2 细观参数与宏观参数间的标定过程第27-29页
第3章 砂卵石土的宏观力学参数研究第29-46页
    3.1 砂卵石土的试验研究第29页
    3.2 砂卵石土的抗剪强度机理第29-30页
    3.3 影响砂卵石土强度的因素第30-31页
    3.4 砂卵石土的大三轴试验第31-37页
        3.4.1 实验仪器第31-32页
        3.4.2 试样尺寸与试料最大粒径的关系第32-33页
        3.4.3 试验操作步骤第33-34页
        3.4.4 试验土样第34-37页
    3.5 砂卵石土应力应变特征第37-41页
        3.5.1 试样破坏形式第37-38页
        3.5.2 不同密度及含水率砂卵石土的应力应变特征曲线第38-40页
        3.5.3 不同粗粒含量砂卵石土的应力应变特征曲线第40-41页
    3.6 砂卵石土强度特性第41-45页
        3.6.1 不同密度及含水率砂卵石土强度特性第41-44页
        3.6.2 不同粗粒含量砂卵石土强度特性第44-45页
    3.7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砂卵石土细观力学参数研究第46-66页
    4.1 离散元模拟三轴实验的步骤第46-47页
    4.2 数值三轴实验平台建立第47-50页
        4.2.1 试验颗粒集合体生成第47页
        4.2.2 数值模拟试样生成第47-50页
    4.3 细观参数对砂卵石土宏观力学性质的影响第50-56页
        4.3.1 颗粒接触模量对砂卵石土宏观力学性质的影响第50-51页
        4.3.2 摩擦系数对砂卵石土宏观力学性质影响第51-53页
        4.3.3 孔隙率对砂卵石土宏观力学性质的影响第53-54页
        4.3.4 接触粘结模量对砂卵石土宏观特性的影响第54-55页
        4.3.5 接触刚度比对砂卵石土宏观力学特性的影响第55-56页
    4.4 砂卵石土细观力学参数研究第56-61页
        4.4.1 不同密度及含水率砂卵石土强度曲线第56-60页
        4.4.2 不同粗粒含量砂卵石土强度曲线第60-61页
    4.5 砂卵石三轴试验位移场分析第61-63页
    4.6 宏细观力学参数对比分析第63-65页
    4.7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5章 砂卵石地层隧道纵向掌子面破坏特征研究第66-75页
    5.1 工程地质特征第66-67页
        5.1.1 地形地貌第66页
        5.1.2 地层岩性第66-67页
        5.1.3 水文地质第67页
    5.2 砂卵石隧道纵向掌子面破坏特征研究第67-71页
        5.2.1. 数值模型及参数第67-68页
        5.2.2. 开挖面坍塌破坏过程第68-70页
        5.2.3. 开挖面破坏过程接触力链演变情况第70-71页
    5.3 砂卵石地层变形分析第71-74页
        5.3.1 地层沉降分析第71-73页
        5.3.2 破坏模式研究第73-74页
    5.4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结论与展望第75-77页
    结论第75-76页
    展望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下一篇:小额跨境B2C电子商务卖家竞争战略研究--基于速卖通平台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