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路模拟的结构动力特性分析与优化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电路模拟法的国内外现状 | 第11-13页 |
1.3 动力特性分析 | 第13-14页 |
1.4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 第14-16页 |
2 结构动力理论 | 第16-27页 |
2.1 动力荷载的分类 | 第16页 |
2.2 结构离散化方法 | 第16-20页 |
2.2.1 集中质量法 | 第16-17页 |
2.2.2 广义坐标法 | 第17-18页 |
2.2.3 有限元法 | 第18-20页 |
2.3 建立运动方程 | 第20-21页 |
2.3.1 D'Alembert原理 | 第20页 |
2.3.2 虚功原理 | 第20页 |
2.3.3 哈密顿原理 | 第20页 |
2.3.4 Lagrange方程 | 第20-21页 |
2.4 动力学中的基本概念 | 第21-23页 |
2.4.1 阻尼矩阵 | 第21-22页 |
2.4.2 刚度矩阵 | 第22-23页 |
2.4.3 质量矩阵 | 第23页 |
2.5 结构的振型和频率 | 第23-27页 |
2.5.1 频率方程 | 第23-24页 |
2.5.2 结构的特征值计算 | 第24-27页 |
3 电学基本理论 | 第27-40页 |
3.1 电路基本元件 | 第27-31页 |
3.1.1 电阻元件 | 第27-28页 |
3.1.2 电感元件 | 第28页 |
3.1.3 电容元件 | 第28-31页 |
3.2 简单电路动态方程 | 第31-33页 |
3.2.1 欧姆定律 | 第31页 |
3.2.2 基尔霍夫定律 | 第31-33页 |
3.3 谐振电路 | 第33-36页 |
3.3.1 串联谐振电路 | 第33-35页 |
3.3.2 并联谐振电路 | 第35-36页 |
3.4 电路模拟法 | 第36-40页 |
3.4.1 阻抗法 | 第36-38页 |
3.4.2 导纳法 | 第38-40页 |
4 结构动力分析与电路模拟研究的对比 | 第40-64页 |
4.1 结构动力分析 | 第40-53页 |
4.1.1 单自由度体系 | 第40页 |
4.1.2 多自由度体系 | 第40-50页 |
4.1.3 动力方程求解 | 第50-52页 |
4.1.4 SAP2000软件 | 第52-53页 |
4.2 电路模拟仿真 | 第53-57页 |
4.2.1 单回路等效模拟电路 | 第53页 |
4.2.2 多回路等效模拟电路 | 第53-56页 |
4.2.3 MATLAB/simulink软件 | 第56-57页 |
4.3 模拟算例 | 第57-63页 |
4.3.1 单自由度系统 | 第57-59页 |
4.3.2 多自由度系统 | 第59-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5 实验验证及参数优化 | 第64-75页 |
5.1 实验简述 | 第64-65页 |
5.1.1 实验元件 | 第64-65页 |
5.1.2 实验流程 | 第65页 |
5.2 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比照 | 第65-68页 |
5.2.1 单自由度体系 | 第65-67页 |
5.2.2 多自由度体系 | 第67-68页 |
5.3 实验结果比较分析及优化 | 第68-74页 |
5.3.1 实验结果的分析 | 第68-72页 |
5.3.2 实验优化前后的对比 | 第72-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75-76页 |
6.2 展望和不足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