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2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1.4 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P2P网贷平台违约风险控制的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 第14-20页 |
2.1 违约风险控制的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2.2 P2P网贷平台违约风险概念及其来源 | 第15-16页 |
2.3 P2P网贷平台违约风险控制模式 | 第16-20页 |
2.3.1 CPD模式—控制违约率 | 第16-17页 |
2.3.2 CRE模式—控制违约敞口 | 第17页 |
2.3.3 CLGD模式—控制违约损失率 | 第17-18页 |
2.3.4 综合风险控制法 | 第18-20页 |
第三章 我国P2P网贷平台违约风险控制的现状 | 第20-30页 |
3.1 通过内部评级及信用信息共享降低违约率 | 第20-25页 |
3.1.1 我国P2P平台内部评级情况——以人人贷和拍拍贷为例 | 第20-23页 |
3.1.2 我国P2P平台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 第23-25页 |
3.2 采用风险准备金制度减小违约敞口 | 第25-27页 |
3.2.1 风险准备金的提取方式及覆盖面 | 第25-26页 |
3.2.2 风险准备金管理制度 | 第26-27页 |
3.2.3 风险准备金赔付采用的运作模式 | 第27页 |
3.3 引入借款人抵质押及第三方担保降低违约损失率 | 第27-30页 |
3.3.1 P2P平台借款人财产抵(质)押机制 | 第27-28页 |
3.3.2 P2P平台引入第三方机构担保的现状 | 第28-30页 |
第四章 我国P2P网贷平台违约风险控制的问题 | 第30-36页 |
4.1 内部评级存在缺陷 | 第30-31页 |
4.1.1 内部评级过程信息不透明 | 第30页 |
4.1.2 内部评级机制存在漏洞 | 第30-31页 |
4.2 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足 | 第31-33页 |
4.2.1 P2P平台与基础数据库间及横向信用信息共享不足 | 第31页 |
4.2.2 同业征信联盟机制不完善,纵向信用信息共享存在障碍 | 第31-32页 |
4.2.3 联盟风险防范不充分,纵向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无安全保障 | 第32-33页 |
4.3 风险准备金制度不健全 | 第33-34页 |
4.3.1 风险准备金制度不健全 | 第33页 |
4.3.2 风险准备金资金管理不到位 | 第33页 |
4.3.3 运作模式漏洞较大 | 第33-34页 |
4.3.4 面临法律风险 | 第34页 |
4.4 借款人担保机制有漏洞 | 第34-36页 |
4.4.1 P2P平台借款人财产抵(质)押的漏洞 | 第34-35页 |
4.4.2 P2P平台引入第三方担保存在的风险 | 第35-36页 |
第五章 我国P2P网贷平台违约风险控制的案例分析 | 第36-40页 |
5.1 有利网的经营概况 | 第36页 |
5.2 有利网违约风险控制的现状 | 第36-37页 |
5.3 有利网违约风险控制的问题 | 第37-38页 |
5.4 有利网控制违约风险应采取的措施 | 第38-40页 |
第六章 完善我国P2P网贷平台违约风险控制的建议 | 第40-46页 |
6.1 完善平台内部评级制度 | 第40-41页 |
6.1.1 加大内部评级过程信息披露力度 | 第40页 |
6.1.2 完善内部评级制度设计 | 第40页 |
6.1.3 转变平台风险控制思路 | 第40-41页 |
6.2 构建平台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 第41-43页 |
6.2.1 加大横向信用信息共享力度,避免“信息孤岛” | 第41-42页 |
6.2.2 完善同业征信联盟机制,破除纵向信用信息共享障碍 | 第42页 |
6.2.3 充分防范联盟风险,为纵向信用信息共享夯实基础 | 第42-43页 |
6.3 健全平台风险控制体系 | 第43-44页 |
6.3.1 加强多方合作,保障资金安全 | 第43页 |
6.3.2 完善准备金提取制度,透明账户信息 | 第43页 |
6.3.3 明确所有权,应对法律风险 | 第43-44页 |
6.4 强化平台借款人担保机制 | 第44-46页 |
6.4.1 加大信息透明力度,公开平台借款人担保政策 | 第44页 |
6.4.2 完善抵押(质押)机制,防范担保漏洞 | 第44-45页 |
6.4.3 建立担保防火墙,规避第三方担保风险 | 第45-46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发表论文、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