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基本建设经济论文--基本建设投资与经济效益论文

高校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评价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9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3 研究现状评价第18-19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9-20页
        1.3.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2 研究方法第20页
    1.4 创新之处第20-21页
第2章 相关基本理论第21-34页
    2.1 PPP模式的相关基本理论第21-29页
        2.1.1 PPP模式的概念及起源第21-22页
        2.1.2 PPP模式的种类第22-23页
        2.1.3 PPP模式相关方分析第23-25页
        2.1.4 PPP模式流程第25-26页
        2.1.5 PPP模式的特点第26-28页
        2.1.6 PPP模式与传统采购方式比较的优势第28-29页
    2.2 风险的相关理论第29-33页
        2.2.1 风险的定义第29-30页
        2.2.2 PPP模式下风险的特征第30-31页
        2.2.3 PPP模式下的风险评价第31-32页
        2.2.4 PPP模式下风险分担的原则第32-33页
    2.3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高校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分析第34-46页
    3.1 高校基础设施PPP项目的特点第34-36页
        3.1.1 高校基础设施PPP项目的实施机构特殊性第34页
        3.1.2 高校基础设施PPP项目完工风险较大第34-35页
        3.1.3 高校基础设施PPP项目中公共机构角色的不同第35页
        3.1.4 高校基础设施PPP项目的社会效益显现时间较长第35-36页
        3.1.5 高校基础设施PPP项目运营的特殊性第36页
    3.2 PPP模式在高校基础设施中应用现状第36-40页
        3.2.1 PPP模式在高校基础设施应用历程第36-37页
        3.2.2 PPP模式在高校基础设施应用规模第37-39页
        3.2.3 PPP模式在高校基础设施应用范围第39-40页
    3.3 高校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产生原因第40-43页
        3.3.1 政府层面第40-41页
        3.3.2 高校层面第41-42页
        3.3.3 PPP项目层面第42-43页
    3.4 高校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识别第43-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PPP项目风险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第46-55页
    4.1 风险评价主体和目标第46页
    4.2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6-50页
        4.2.1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46-47页
        4.2.2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7-50页
    4.3 风险评价方法分析第50-54页
        4.3.1 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分析第50-52页
        4.3.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具体步骤第52-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5章 高校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评价案例分析第55-62页
    5.1 项目概况第55-56页
    5.2 某高校风险评价分析第56-61页
        5.2.1 依据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第56-59页
        5.2.2 依据模糊综合评价确定PPP项目风险值第59-61页
    5.3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6章 高校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防范对策第62-69页
    6.1 建立高校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数据库第62-64页
    6.2 立项风险防范第64页
    6.3 完工风险防范第64-65页
    6.4 监督风险的防范第65-66页
    6.5 履约风险防范第66-68页
    6.6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致谢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作者简介第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均苯三甲酰胺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超分子性质
下一篇:4M-C-I视角下的煤矿本质安全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