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GIS生态城镇土地分等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1 前言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4-16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流程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研究方法流程 | 第17-18页 |
2 生态城镇土地分等基本理论与方法 | 第18-24页 |
·相关概念与定义 | 第18-19页 |
·GIS 和RS | 第18页 |
·生态城镇 | 第18页 |
·城镇土地分等 | 第18-19页 |
·生态城镇土地分等的支撑理论 | 第19-21页 |
·区位理论 | 第19-20页 |
·土地价格理论 | 第20页 |
·土地供求理论 | 第20-21页 |
·生态规划理论 | 第21页 |
·生态环境相关理论 | 第21页 |
·生态城镇土地分等原则 | 第21-22页 |
·综合评价原则 | 第22页 |
·主控因素原则 | 第22页 |
·区域差异原则 | 第22页 |
·土地收益差异原则 | 第22页 |
·定量、定性结合原则 | 第22页 |
·生态城镇土地分等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3 生态城镇土地分等技术实现 | 第24-30页 |
·分等方法的选择 | 第24页 |
·分等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4-27页 |
·分等因素因子的选择及说明 | 第24-26页 |
·分等因素因子权重的确定 | 第26-27页 |
·分等单元的确定 | 第27页 |
·土地等级的初步划分 | 第27-30页 |
·初步划分的要求 | 第27页 |
·分等对象的因子分值计算 | 第27-28页 |
·分等对象的因素分值计算 | 第28页 |
·分等对象的综合分值计算 | 第28-29页 |
·土地等级的划分 | 第29-30页 |
4 生态重庆土地分等实例研究 | 第30-59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30-34页 |
·地理区位及行政区划 | 第30页 |
·自然地理环境 | 第30-31页 |
·社会经济现状 | 第31-33页 |
·土地资源利用 | 第33-34页 |
·生态重庆建设 | 第34页 |
·分等因素因子的选择及其权重的确定 | 第34-36页 |
·分等因素因子的评价分析 | 第36-53页 |
·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因素 | 第36-43页 |
·城镇区位因素 | 第43-45页 |
·城镇聚集规模因素 | 第45-47页 |
·城镇基本生活保障因素 | 第47-48页 |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因素 | 第48-50页 |
·区域综合服务能力因素 | 第50-51页 |
·区域土地供应潜力因素 | 第51-53页 |
·生态城镇土地分等综合分值计算结果 | 第53-54页 |
·生态城镇土地等级的初步划分 | 第54-55页 |
·生态城镇土地分等成果验证与确定 | 第55-59页 |
·生态城镇土地分等结果验证的原则 | 第55页 |
·利用聚类分析方法验证生态城镇土地等 | 第55-57页 |
·生态城镇土地分等结果的确定 | 第57-59页 |
5 分等成果在土地生态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 第59-63页 |
·土地生态管理思想 | 第59页 |
·重庆市土地生态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59-60页 |
·分等成果应用于土地生态规划管理 | 第60-61页 |
·分等成果应用于土地基本情况研究 | 第60页 |
·分等成果应用于土地生态规划分区 | 第60-61页 |
·分等成果在土地生态规划管理中的其它应用 | 第61页 |
·重庆市土地生态规划管理建议 | 第61-63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63-66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64页 |
·论文的创新 | 第64页 |
·论文的不足 | 第64页 |
·论文深化的方向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课题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