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19页 |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 ·国外科技进步贡献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 ·国内科技进步贡献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 ·研究路线与内容 | 第17-18页 |
| ·研究路线 | 第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创新点及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18-19页 |
| 2 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 ·经济增长理论 | 第19页 |
| ·科技进步 | 第19-20页 |
| ·农业科技进步 | 第20页 |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含义 | 第20-21页 |
| ·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 第21-23页 |
| 3 重庆市农业与农业科技进步的现状 | 第23-29页 |
| ·重庆市农业基本情况 | 第23-25页 |
| ·重庆市农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把握 | 第24页 |
| ·重庆市农业发展的制约条件分析 | 第24-25页 |
| ·重庆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 第25-26页 |
| ·建立了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 第25页 |
| ·良种培育等核心农业科技水平得到普及 | 第25-26页 |
| ·农业生态环境改造与高新技术农业发展初见成效 | 第26页 |
| ·农业科技与外交流渐有起步 | 第26页 |
| ·重庆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29页 |
| ·农科教“三位一体”运行机制尚需进一步强化 | 第26-27页 |
| ·农业科技投资水平不足 | 第27页 |
| ·农业科技扩散周期长、速度慢 | 第27-29页 |
| 4 测算模型选取 | 第29-33页 |
| ·测算模型的选取 | 第29-30页 |
| ·指标和数据的确定 | 第30-31页 |
| ·产出量Y 的确定 | 第30页 |
| ·资本量K 的确定 | 第30页 |
| ·劳动量L 的确定 | 第30-31页 |
| ·土地量M 的确定 | 第31页 |
| ·投入要素产出弹性的确定 | 第31-33页 |
| 5 重庆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 | 第33-50页 |
| ·重庆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 | 第33-38页 |
| ·基础数据及来源 | 第33-34页 |
| ·模型运算及参数调整 | 第34页 |
| ·测算结果 | 第34-36页 |
| ·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 ·分区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 | 第38-42页 |
| ·基础数据及来源 | 第38页 |
| ·模型检验与运算 | 第38-40页 |
| ·测算结果 | 第40-41页 |
| ·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 ·西部省际间农业科技水平比较 | 第42-46页 |
| ·基础数据及来源 | 第42-43页 |
| ·模型运算及参数确定 | 第43-44页 |
| ·测算结果 | 第44-45页 |
| ·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 ·重庆农业科技进步因素分析 | 第46-50页 |
| ·方法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46页 |
| ·方法运算过程 | 第46-48页 |
| ·测算结果 | 第48页 |
| ·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 6 促进重庆市农业科技进步的政策建议 | 第50-54页 |
| ·促进重庆市农业科技进步的总体思路 | 第50页 |
| ·促进重庆市农业科技进步的具体对策 | 第50-54页 |
| ·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投资结构 | 第50-51页 |
| ·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 第51页 |
| ·统筹规划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 第51页 |
| ·加强农科教的力量 | 第51-52页 |
| ·引导和扶持科技型农业企业的发展 | 第52页 |
| ·完善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 | 第52-54页 |
| 7 结论 | 第54-55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附: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