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地理、土壤调查论文--中国土壤地理、土壤调查论文

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生态响应的耦合分析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12页
1 绪论第12-17页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背景第12页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15页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14页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生态环境响应第14-15页
   ·论文的研究的内容和目标第15页
     ·研究内容第15页
     ·研究目标第15页
   ·技术路线第15-17页
2 三峡库区(重庆段)概况第17-23页
   ·自然条件第17-20页
     ·生态地理位置第17页
     ·地质概况第17-18页
     ·地形地貌特征第18-19页
     ·气候概况第19页
     ·水文特征第19-20页
     ·植被特征第20页
     ·土壤类型第20页
   ·自然资源第20-21页
     ·土地资源第20页
     ·水资源第20-21页
     ·生物资源第21页
   ·社会概况第21-23页
     ·人口状况第21页
     ·经济概况第21-22页
     ·矿产资源第22页
     ·交通概况第22-23页
3 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覆盖的时空变化格局分析第23-37页
   ·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覆盖格局第23-25页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时空特征第25-29页
     ·土地利用/覆盖数量的变化特征第25-27页
     ·土地利用/覆盖类型间的转化特征第27-29页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空间格局分析第29-34页
     ·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第29-30页
     ·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动态度第30页
     ·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趋势和状态第30-32页
     ·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第32页
     ·综合空间动态度第32-33页
     ·综合动态度的整体变化趋势第33-34页
   ·土地利用/覆盖程度变化分析第34-37页
4 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响应第37-48页
   ·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效应的因素分析第37-41页
     ·生态环境概念含义第37-38页
     ·生物多样性含义第38页
     ·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简介第38-39页
     ·土地利用/覆盖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第39-41页
     ·土壤侵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41页
   ·土地利用/覆盖景观变化分析第41-44页
     ·景观的空间格局特征指标及其生态学含义第41-42页
     ·土地利用/覆盖的景观变化的分析第42-44页
     ·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评价第44页
   ·土地利用/覆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风险分析第44-47页
     ·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第44-46页
     ·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风险程度分析第46-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因素第47页
     ·景观格局指标分析第47页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风险分析第47-48页
5 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响应的耦合分析第48-60页
   ·耦合概念第48页
   ·耦合关系研究思路第48-49页
   ·系统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第49-53页
     ·系统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9-50页
     ·研究方法第50-53页
   ·数据来源及数据预处理第53-57页
     ·数据及其来源第53页
     ·数据预处理第53-57页
   ·结果分析第57-60页
     ·土地利用/覆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第57-58页
     ·土地利用/覆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度空间分布规律分析第58-6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0-66页
   ·结论第60-64页
     ·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覆盖状况第60-61页
     ·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变化第61页
     ·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的驱动因素第61-62页
     ·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响应的分析第62-63页
     ·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响应的耦合分析第63-64页
   ·研究特色与创新第64页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附录:作者在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参加科研情况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RS/GIS生态城镇土地分等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下一篇:我国城乡筹发展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