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1-19页 |
1.1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1-12页 |
1.2 国外研究情况 | 第12页 |
1.3 相关定义 | 第12-13页 |
1.4 社区居住环境 | 第13-15页 |
1.4.1 社区环境的构成 | 第13页 |
1.4.1.1 自然环境 | 第13页 |
1.4.1.2 经济(社会)环境 | 第13页 |
1.4.1.3 文化(人文)环境 | 第13页 |
1.4.2 居住生活环境对城市生活空间的影响 | 第13-14页 |
1.4.3 现代人对社区居住环境的要求 | 第14-15页 |
1.4.3.1 相对独立的居住环境 | 第14页 |
1.4.3.2 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 | 第14页 |
1.4.3.3 融洽的邻里关系 | 第14页 |
1.4.3.4 设置不同的情趣的娱乐交流场所 | 第14-15页 |
1.5 现阶段社区居住环境情况概述 | 第15-16页 |
1.5.1 我国住宅区产业发展与现状 | 第15页 |
1.5.2 我国住宅区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 第15-16页 |
1.5.2.1 生产方式较粗放 | 第16页 |
1.5.2.2 机制尚不健全 | 第16页 |
1.5.2.3 缺乏技术保障 | 第16页 |
1.6 “一生之城”理念 | 第16-19页 |
1.6.1 “一生之城”理念的提出 | 第16页 |
1.6.2 “一生之城”理念的目标要求 | 第16-17页 |
1.6.3 “一生之城”特点 | 第17-19页 |
1.6.3.1 较好的地理区位 | 第17页 |
1.6.3.2 可持续的居住理想 | 第17页 |
1.6.3.3 和睦的邻里关系 | 第17页 |
1.6.3.4 健康住宅保证健康生活和健康成长 | 第17页 |
1.6.3.5 舒心安心放心生活 | 第17-18页 |
1.6.3.6 高品质居住高品位享受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国内外应用现状 | 第19-22页 |
2.1 国内居住区案例分析 | 第19-20页 |
2.2 国外居住区案例分析 | 第20页 |
2.3 国内外应用现状分析 | 第20-22页 |
第三章 以天津“一生之城”居住社区——武清龙湾城为例 | 第22-65页 |
3.1 基地整体规划现状调研 | 第22-23页 |
3.2 基地产品特色 | 第23页 |
3.3 功能分区 | 第23-26页 |
3.4 社区硬件系统 | 第26-27页 |
3.5 绿色交通系统 | 第27-35页 |
3.5.1 社区道路设计原则及标准 | 第27-28页 |
3.5.2 居住区道路设计的基本模式 | 第28页 |
3.5.3 社区内部交通类型 | 第28-35页 |
3.5.3.1 社区动态交通系统分析 | 第28-33页 |
3.5.3.1.1 总体特点 | 第28-29页 |
3.5.3.1.2 水系分析 | 第29-31页 |
3.5.3.1.3 自行车绿色交通系统 | 第31-33页 |
3.5.3.1.4 应急通道系统 | 第33页 |
3.5.3.2 居住区静态交通组织 | 第33-35页 |
3.5.3.2.1 非机动车停放 | 第33-34页 |
3.5.3.2.2 机动车停放 | 第34-35页 |
3.6 环境内水体的生态系统 | 第35-48页 |
3.6.1 生态河道景观及技术方案 | 第36-46页 |
3.6.1.1 河道水位 | 第36页 |
3.6.1.2 雨水利用 | 第36-41页 |
3.6.1.2.1 雨水收集分析 | 第36-37页 |
3.6.1.2.2 雨水收集范围 | 第37-38页 |
3.6.1.2.3 武清气象信息 | 第38页 |
3.6.1.2.4 河道水位变化 | 第38-39页 |
3.6.1.2.5 雨水收集的生态措施 | 第39-41页 |
3.6.1.3 河道水质 | 第41-46页 |
3.6.1.3.1 河道水质保障工艺 | 第41-46页 |
3.6.2 水处理工艺——水生态修复 | 第46-48页 |
3.6.2.1 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工作原理 | 第46页 |
3.6.2.2 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工作方法 | 第46-47页 |
3.6.2.3 水体修复技术成果水平 | 第47页 |
3.6.2.4 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市场优势 | 第47-48页 |
3.7 景观营造 | 第48-65页 |
3.7.1 社区景观营造的主要要求 | 第48页 |
3.7.2 软景种植配置原则 | 第48-49页 |
3.7.3 不同空间的景观营造 | 第49-65页 |
3.7.3.1 地面凸显物、构筑物的景观处理 | 第49-50页 |
3.7.3.2 住宅空间的景观营造 | 第50-51页 |
3.7.3.3 水景营造 | 第51-52页 |
3.7.3.4 道路景观 | 第52-55页 |
3.7.3.4.1 主要景观大道 | 第52-53页 |
3.7.3.4.2 区内车行路及停车场周边道路 | 第53-54页 |
3.7.3.4.3 人行散步路景观 | 第54页 |
3.7.3.4.4 宅前入户道路景观 | 第54-55页 |
3.7.3.5 住宅区 | 第55-62页 |
3.7.3.6 北区商业街区 | 第62-63页 |
3.7.3.7 公园景观 | 第63-65页 |
第四章 总结 | 第65-68页 |
4.1 项目的突出成果 | 第65-66页 |
4.1.1 新市镇规划理念带领新型居住理念 | 第65-66页 |
4.1.1.1 人与环境和谐体系(ENVIRONMENTAL) | 第65页 |
4.1.1.2 一生之城宜居居住体系(LIVING) | 第65页 |
4.1.1.3 健康乐活生活体系(LOHAS) | 第65-66页 |
4.1.2 绿色交通系统将节能减排主题引入杜区环境 | 第66页 |
4.1.3 低成本运营带来经济型景观模式 | 第66页 |
4.2 项目未解决待更新的问题 | 第66-67页 |
4.3 给予我们怎样的启发与提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