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岛民居的“活态”传承--以涠洲岛民居改造为例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0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9页 |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第二章 涠洲岛民居的生成背景 | 第10-11页 |
第一节 地理与气候 | 第10页 |
第二节 涠洲岛历史概述 | 第10页 |
第三节 涠洲岛民居发展概述 | 第10-11页 |
第三章 海岛传统民居 “活态”传承 | 第11-13页 |
第一节 “活态”传承的定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海岛传统民居传承的必要性 | 第11-13页 |
一、传统民居的价值 | 第11-12页 |
二、传统民居的保护 | 第12页 |
三、海岛原生态民居具有科学性 | 第12页 |
四、中国文化复兴需要保护传统建筑文化 | 第12-13页 |
五、建筑科学的进步可弥补传统民居原有的缺陷 | 第13页 |
第四章 涠洲岛民居改造 | 第13-22页 |
第一节 保留原生态民居建筑特征——以A区改造为例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现代砖混结构楼的改造——以B区改造为例 | 第15-17页 |
第三节 现代材料的运用——以C区改造为例 | 第17-20页 |
一、钢筋混凝土的运用 | 第17页 |
二、钢架结构的运用 | 第17-18页 |
三、玻璃幕墙的运用 | 第18-19页 |
四、船木的运用 | 第19页 |
五、新型建筑材料的运用 | 第19-20页 |
第四节 海岛景观与功能设施设计 | 第20-22页 |
一、交通指示系统的设立 | 第20页 |
二、民居户宅前的地面铺装 | 第20页 |
三、海岛文化装饰物 | 第20-21页 |
四、海岛植被 | 第21页 |
五、公共空间功能设施 | 第21-22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3页 |
致谢 | 第23-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