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HPM视角下解析几何的教学--以直线方程、曲线与方程为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一、引言第14-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9页
        1.1.1 解析几何的重要性第15-16页
        1.1.2 教科书中的直线方程、曲线与方程第16-18页
        1.1.3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价值与意义第18-19页
    1.2 研究意义第19页
    1.3 研究问题第19-21页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21-32页
    2.1 HPM理论第21-27页
        2.1.1 HPM简介第21-22页
        2.1.2 HPM教学设计的原则第22-23页
        2.1.3 数学史融入课堂的方式第23-24页
        2.1.4 数学史的教育价值第24-25页
        2.1.5 HPM课例评析第25-26页
        2.1.6 本章小结第26-27页
    2.2 国内已有的教学设计第27-32页
        2.2.1 倾斜角与斜率第27-28页
        2.2.2 直线方程第28-30页
        2.2.3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第30页
        2.2.4 曲线与方程第30-32页
三、早期西方解析几何教科书的相关知识第32-70页
    3.1 倾斜角与斜率第32-39页
        3.1.1 第一阶段:从几何比到直线方程第32-34页
        3.1.2 第二阶段:从三角比到直线方程第34-35页
        3.1.3 第三阶段:斜率概念的出现第35页
        3.1.4 倾斜角的定义第35-37页
        3.1.5 斜率的其他定义第37-38页
        3.1.6 关于斜率的完整讨论第38-39页
    3.2 直线方程第39-52页
        3.2.1 直线方程的定义第39-41页
        3.2.2 直线方程的形式第41-52页
    3.3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第52-62页
        3.3.1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第52-60页
        3.3.2 各种方法的分布第60-62页
    3.4 曲线与方程第62-70页
        3.4.1 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第62-64页
        3.4.2 曲线与方程的引例第64-67页
        3.4.3 "曲线与方程"和"直线方程"的关系第67-68页
        3.4.4 曲线与方程的演变第68-70页
四、研究设计与实施方案第70-73页
    4.1 研究方法第70-71页
        4.1.1 行动研究第70-71页
        4.1.2 本文的研究流程第71页
    4.2 研究对象第71-72页
    4.3 研究工具第72页
    4.4 研究实施第72-73页
五、研究过程第73-98页
    5.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第73-80页
        5.1.1 教学构思(计划)第73页
        5.1.2 课堂实施(行动)第73-80页
    5.2 直线方程第80-85页
        5.2.1 教学构思(计划)第80页
        5.2.2 课堂实施(行动)第80-85页
    5.3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第85-91页
        5.3.1 教学构思(计划)第86页
        5.3.2 课堂实施(行动)第86-91页
    5.4 曲线与方程第91-98页
        5.4.1 教学构思(计划)第91-92页
        5.4.2 课堂实施(行动)第92-98页
六、研究结果与分析第98-118页
    6.1 学生对数学史的认可程度第98-99页
    6.2 数学史是否解决普通课堂中无法解决的问题第99-106页
        6.2.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第99-100页
        6.2.2 直线方程第100-103页
        6.2.3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第103-104页
        6.2.4 曲线与方程第104-106页
    6.3 学生的课堂印象与收获第106-108页
    6.4 教学反思第108-118页
        6.4.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第108-110页
        6.4.2 直线方程第110-112页
        6.4.3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第112-115页
        6.4.4 曲线与方程第115-118页
七、结论与启示第118-124页
    7.1 研究结论第118-122页
        7.1.1 学生对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的看法第118页
        7.1.2 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第118-121页
        7.1.3 历史相似性第121-122页
    7.2 研究启示第122-124页
        7.2.1 对教学的建议第122页
        7.2.2 对教材编写者的建议第122-123页
        7.2.3 对数学史工作者的建议第123-124页
参考目录第124-130页
附录第130-135页
    附录1 "11.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调查问卷第130-132页
    附录2 "11.2直线方程"调查问卷第132-133页
    附录3 "11.4点到直线的距离"调查问卷第133-134页
    附录4 "12.1曲线与方程"调查问卷第134-135页
致谢第135-136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日初中英语教材中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数学史融入立体几何教学的行动研究--以直线、平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