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基于四川藏区的分析与思考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9页
    1.1 研究缘起第14-17页
        1.1.1 选题背景第14-16页
        1.1.2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7-24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7-21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21-24页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4-27页
        1.3.1 研究思路第24-25页
        1.3.2 研究方法第25-27页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第27-29页
        1.4.1 主要创新之处第27-28页
        1.4.2 主要不足第28-29页
第二章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理论基础第29-58页
    2.1 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认同的基本理论第29-40页
        2.1.1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第29-33页
        2.1.2 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认同主体的理论第33-36页
        2.1.3 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认同客体的理论第36-38页
        2.1.4 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认同介体的理论第38-40页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第40-45页
        2.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三个层面第40-43页
        2.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特性第43-45页
    2.3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第45-58页
        2.3.1 民族地区的界定第45-46页
        2.3.2 认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本质第46-52页
        2.3.3 社会主义价值观认同的条件分析第52-55页
        2.3.4 社会主义价值观认同的心理机制和社会机制第55-58页
第三章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战略地位第58-75页
    3.1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第58-62页
        3.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价值资源第58-60页
        3.1.2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承载第60-62页
    3.2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力支撑第62-66页
        3.2.1 国家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第62-65页
        3.2.2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作用于文化软实力的表现第65-66页
    3.3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第66-71页
        3.3.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涵义及特征第66-68页
        3.3.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第68-70页
        3.3.3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作用第70-71页
    3.4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繁荣的客观需要第71-75页
        3.4.1 维护经济基础第71-72页
        3.4.2 促进经济发展第72-73页
        3.4.3 实现经济利益第73-75页
第四章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状分析第75-99页
    4.1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以四川藏区为考察对象第75-85页
        4.1.1 调查问卷设计第75-77页
        4.1.2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总体状况第77-81页
        4.1.3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基本经验第81-82页
        4.1.4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的问题第82-85页
    4.2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困境的原因探析第85-89页
        4.2.1 认同主体的弱化降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第85-86页
        4.2.2 认同客体的开放性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第86-88页
        4.2.3 认同介体的不足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第88-89页
    4.3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制约因素第89-96页
        4.3.1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第90-91页
        4.3.2 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第91-92页
        4.3.3 民族地区分裂的干扰第92-93页
        4.3.4 民族地区民族、宗教文化影响深远第93-96页
    4.4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面临的新机遇第96-99页
        4.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第96页
        4.4.2 民族地区优惠政策的不断健全第96-97页
        4.4.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第97-98页
        4.4.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自身的理论魅力第98-99页
第五章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战略构想第99-118页
    5.1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战略目标第99-102页
        5.1.1 文化认知目标第99-100页
        5.1.2 情感意志目标第100-101页
        5.1.3 行为能力目标第101-102页
    5.2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主体的构建第102-108页
        5.2.1 认同主体构建的原则第102-104页
        5.2.2 畅通评价表达第104-105页
        5.2.3 强化利益整合第105-106页
        5.2.4 加强示范推动第106-108页
    5.3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客体的构建第108-113页
        5.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客体构建的原则第108-109页
        5.3.2 坚持兼收并蓄相统一第109-111页
        5.3.3 突出“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本质第111-112页
        5.3.4 在多重选择中协调和平衡第112-113页
    5.4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介体的构建第113-118页
        5.4.1 价值观认同介体构建的原则第114-115页
        5.4.2 心理认同的转化第115-116页
        5.4.3 行为认同的转化第116-118页
第六章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实现的机制保障第118-140页
    6.1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实现的政治条件第118-124页
        6.1.1 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第118-120页
        6.1.2 全面推进民族地区民主制度化第120-121页
        6.1.3 全面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第121-123页
        6.1.4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123-124页
    6.2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实现的经济条件第124-127页
        6.2.1 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第124-125页
        6.2.2 发展民族地区主导产业第125-126页
        6.2.3 完善民族地区的财政体制第126-127页
    6.3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认同的文化条件第127-135页
        6.3.1 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第127-128页
        6.3.2 促进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第128-130页
        6.3.3 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第130-132页
        6.3.4 加强宗教文化建设第132-135页
    6.4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实现的社会条件第135-140页
        6.4.1 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第135-136页
        6.4.2 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第136-138页
        6.4.3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第138-139页
        6.4.4 建设社会救助体系第139-140页
第七章 结论第140-142页
致谢第142-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152-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分层媒质格林函数的积分方程快速算法研究及其应用
下一篇: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动汽车充馈电调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