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 | 第14-17页 |
2 相关技术介绍 | 第17-25页 |
2.1 LTE概述 | 第17-20页 |
2.2 智慧标识网络概述 | 第20-23页 |
2.3 小结 | 第23-25页 |
3 基于LTE的智慧标识移动专网服务安全访问机制设计 | 第25-43页 |
3.1 服务安全访问机制设计总体概述 | 第25-30页 |
3.1.1 服务安全访问机制需求分析与设计目标 | 第25-26页 |
3.1.2 服务安全访问系统框架设计 | 第26页 |
3.1.3 服务安全访问系统通信流程设计 | 第26-30页 |
3.2 LTE智慧标识移动专网服务获取基础功能设计 | 第30-33页 |
3.2.1 服务匹配模块设计 | 第31-32页 |
3.2.2 服务缓存模块设计 | 第32-33页 |
3.3 服务分类及标识映射机制设计 | 第33-38页 |
3.3.1 服务解析服务器SID解析模块设计 | 第33-35页 |
3.3.2 标识映射机制设计 | 第35-38页 |
3.3.3 专网内数据包路由机制设计 | 第38页 |
3.4 基于服务的DOS攻击防御机制设计 | 第38-41页 |
3.5 小结 | 第41-43页 |
4 基于LTE的智慧标识移动专网服务安全访问机制实现 | 第43-63页 |
4.1 服务安全访问机制实现总体概述 | 第43-44页 |
4.2 LTE智慧标识移动专网服务获取基础功能实现 | 第44-51页 |
4.2.1 服务匹配模块实现 | 第46-49页 |
4.2.2 服务缓存模块实现 | 第49-51页 |
4.3 服务分类及标识映射机制实现 | 第51-58页 |
4.3.1 服务解析服务器SID解析模块实现 | 第51-53页 |
4.3.2 标识映射机制实现 | 第53-56页 |
4.3.3 专网内数据包路由机制实现 | 第56-58页 |
4.4 基于服务的DOS攻击防御机制实现 | 第58-62页 |
4.4.1 用户服务信誉管理表实现 | 第58-60页 |
4.4.2 控制层用户服务管理信息交互实现 | 第60-62页 |
4.4.3 用户攻击行为检测及防御实现 | 第62页 |
4.5 小结 | 第62-63页 |
5 系统测试 | 第63-87页 |
5.1 测试环境 | 第63-64页 |
5.2 软件安装与配置 | 第64-66页 |
5.3 系统功能测试 | 第66-83页 |
5.3.1 用户接入标识及服务管理信息分配功能测试 | 第67-70页 |
5.3.2 用户获取服务功能测试 | 第70-75页 |
5.3.3 用户获取不同等级服务功能测试 | 第75-77页 |
5.3.4 多用户获取服务功能测试 | 第77-78页 |
5.3.5 多用户获取不同等级服务功能测试 | 第78-80页 |
5.3.6 基于服务的DOS攻击防御功能测试 | 第80-83页 |
5.4 系统性能测试 | 第83-85页 |
5.4.1 移动用户获取服务时延对比测试 | 第83-84页 |
5.4.2 有无基于服务的DOS攻击防御机制对比测试 | 第84-85页 |
5.5 小结 | 第85-87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87-91页 |
6.1 总结 | 第87-88页 |
6.2 展望 | 第88-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附录A | 第95-97页 |
索引 | 第97-99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9-10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