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通信论文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优化配置及多微电网能量管理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19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6页
    1.2 微电网优化配置研究发展现状第16-17页
    1.3 多微电网互联系统研究发展现状第17-18页
    1.4 本文的研究工作第18-19页
第二章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优化配置模型第19-31页
    2.1 概述第19页
    2.2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模型第19-20页
    2.3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优化配置模型第20-23页
        2.3.1 目标函数第20-21页
        2.3.2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运行约束条件第21-22页
        2.3.3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第22-23页
    2.4 算例分析第23-30页
        2.4.1 优化算法第23-24页
        2.4.2 仿真算例第24-28页
        2.4.3 直流负荷敏感度分析第28-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计及不确定性和需求侧响应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优化配置研究第31-44页
    3.1 概述第31页
    3.2 不确定性模型第31-32页
    3.3 需求侧响应模型第32-34页
        3.3.1 可控负荷模型第32-33页
        3.3.2 负荷转移补偿机制第33-34页
    3.4 优化配置模型第34-37页
        3.4.1 优化目标第34-35页
        3.4.2 约束条件第35-37页
    3.5 算例仿真第37-43页
        3.5.1 求解步骤第37-38页
        3.5.2 算例介绍第38-39页
        3.5.3 结果分析第39-40页
        3.5.4 考虑不确定性的影响第40-41页
        3.5.5 考虑需求侧响应的影响第41-42页
        3.5.6 综合考虑不确定性与需求侧响应的影响第42-43页
    3.6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多微电网互联系统的能量管理研究第44-64页
    4.1 概述第44页
    4.2 多微电网互联系统的结构第44-46页
        4.2.1 多微电网系统结构第44-45页
        4.2.2 多微电网系统协调控制架构第45-46页
    4.3 多微电网系统的能量管理模型第46-51页
        4.3.1 多微电网仿真模型第47-50页
        4.3.2 目标函数第50-51页
    4.4 算法模型第51-54页
        4.4.1 求解考虑风光负荷不确定性的双层鲁棒优化第51-53页
        4.4.2 多微电网系统的收益合作博弈优化第53-54页
    4.5 算例仿真第54-62页
        4.5.1 算例介绍第54-56页
        4.5.2 多微电网互联系统能量管理分析第56-59页
        4.5.3 多微电网互联系统能量管理鲁棒性分析第59-62页
    4.6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5.1 本文结论第64-65页
    5.2 未来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LTE通信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下一篇:聚氨酯配料SCADA系统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