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仁果类论文--梨论文

DNA甲基化和microRNA调控红梨果皮着色的机制研究

致谢第6-9页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缩略语表第14-19页
1 绪论第19-32页
    1.1 植物中的花青苷第19-20页
    1.2 花青苷的合成途径及其影响因子第20-23页
        1.2.1 花青苷生物合成的结构基因第20-21页
        1.2.2 花青苷生物合成途径相关转录因子第21-23页
        1.2.3 光对花青苷合成的影响第23页
    1.3 DNA甲基化对花青苷合成的调控第23-25页
        1.3.1 DNA甲基化的形成第23-24页
        1.3.2 DNA甲基化对植物生长发育及抗逆性的调控第24-25页
        1.3.3 DNA甲基化对花青苷合成的调控第25页
    1.4 MicroRNA调控花青苷合成第25-29页
        1.4.1 MicroRNA的生物合成及作用机制第25-26页
        1.4.2 mRNA对植物生长发育及抗逆性的调控第26-28页
        1.4.3 mRNA对花青苷合成的调控第28-29页
    1.5 梨果皮着色的研究进展第29-31页
        1.5.1 红梨花青苷的分布及着色模式第29页
        1.5.2 红梨花青苷合成的生理及分子基础第29-30页
        1.5.3 红梨着色与光相关的人工调控措施第30-31页
    1.6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第31-32页
2 DNA甲基化调控'早酥'梨红色芽变着色的机制研究第32-53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3-39页
        2.1.1 试验材料第33-34页
        2.1.2 试验方法第34-39页
            2.1.2.1 花青苷提取与测定第34页
            2.1.2.2 DNA和RNA的提取及逆转录第34-35页
            2.1.2.3 实时定量PCR第35页
            2.1.2.4 系统聚类分析第35-37页
            2.1.2.5 PpUFGT2和PpMYB10基因的编码区和启动子克隆第37页
            2.1.2.6 酵母单杂交实验(Y1H)第37-38页
            2.1.2.7 PpMYB10启动子区域的DNA甲基化水平检测第38页
            2.1.2.8 统计分析第38-39页
    2.2 结果和分析第39-51页
        2.2.1 不同组织/器官的花青苷含量第39-40页
        2.2.2 不同组织/器官中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第40-41页
        2.2.3 系统聚类分析第41-42页
        2.2.4 不同组织/器官中PpUFGT2和PpMYB10编码区和启动子序列比较第42-49页
        2.2.5 PpUFGT2启动子和PpMYB10互作分析第49-50页
        2.2.6 不同组织/器官中PpMYB10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检测第50-51页
    2.3 讨论第51-53页
3 光敏感型红梨材料的筛选第53-66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53-57页
        3.1.1 试验材料及处理第53-54页
        3.1.2 试验方法第54-57页
            3.1.2.1 果实色差测定第54-55页
            3.1.2.2 花青苷的提取与测定第55页
            3.1.2.3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二氢类黄酮还原酶(DFR)酶活测定第55页
            3.1.2.4 RNA提取及逆转录第55页
            3.1.2.5 实时定量PCR第55页
            3.1.2.6 统计分析第55-57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57-62页
        3.2.1 套袋和采后紫外光/可见光处理对梨着色和花青苷含量的影响第57-58页
        3.2.2 套袋和采后紫外光/可见光处理对梨PAL和DFR酶活性的影响第58页
        3.2.3 套袋和采后紫外光/可见光处理对梨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第58-60页
        3.2.4 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不同家族成员表达模式的比较第60-62页
    3.3 讨论第62-66页
4 miR156及其靶基因SPL调控光诱导的红梨果皮花青苷合成的机制第66-89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67-74页
        4.1.1 试验材料及处理第67页
        4.1.2 试验方法第67-74页
            4.1.2.1 mRNA建库,测序及分析第67-68页
            4.1.2.2 降解组文库构建、数据分析及靶基因鉴定第68页
            4.1.2.3 降解组文库构建、数据分析及靶基因鉴定第68页
            4.1.2.4 利用5'RACE对miRNA剪切位点进行鉴定第68-69页
            4.1.2.5 Gene Ontology (GO)分析第69页
            4.1.2.6 梨SPL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和分析第69-70页
            4.1.2.7 花青苷的提取与测定第70页
            4.1.2.8 RNA提取及逆转录第70页
            4.1.2.9 实时定量PCR第70-72页
            4.1.2.10 miR156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第72页
            4.1.2.11 酵母双杂交第72-74页
            4.1.2.12 统计分析第74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74-85页
        4.2.1 梨上全基因组miRNA及其靶基因的鉴定、miR156前体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的分析第74-76页
        4.2.2 梨全基因组SPL的鉴定第76-81页
        4.2.3 梨上全基因组miR156靶基因的鉴定第81页
        4.2.4 去袋后'美人酥'果皮花青苷积累、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PpSPL基因及miR156的表达第81-84页
        4.2.5 花青苷合成相关转录因子的互作分析第84页
        4.2.6 PpSPL蛋白与花青苷合成相关转录因子的互作分析第84-85页
    4.3 讨论第85-89页
5 小结与展望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107页
附表1 梨上保守miRNA序列信息第107-116页
附表2 梨中特异性miRNA序列信息第116-118页
附表3 miRNA靶基因列表第118-128页
附表4 靶基因GO注释第128-133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33-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茉莉酸途径抑制油菜素甾醇途径调控水稻免疫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作用机制研究
下一篇:番茄中油菜素内酯缓解氧化锌纳米颗粒胁迫及褪黑素在硒诱导镉胁迫抗性中的作用机理研究